八相成道

 |2014.01.05
7286觀看次
字級
 佛陀誕生
如常

 西元前六世紀,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誕生、修行、成佛、說法、涅槃,祂和我們一樣,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祂不是玄想出來的。

 一九三八年星雲大師披剃出家,一九四九年渡海來台,一九五五年出版了《釋迦牟尼佛傳》,大師在序文中寫道:「我們要想了解一個宗教的內容,以及一個宗教是否為我們人生所需要,則我們一定先要了解一個宗教的教主。祂的人格、智慧,是否值得我們崇拜信奉?以及我們崇拜信奉了祂,祂是否真能指示我們解脫人生的煩惱痛苦?我想:這是我們信仰宗教首先需要知道的課題。」

 佛教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乃釋迦牟尼佛一生的化儀,總為八種相,通常是指:「降兜率相、託胎相、降生相、出家相、降魔相、成道相、說法相、涅槃相。」

 八相成道是佛教藝術中常見的題材之一,根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三十八所載,當佛陀示現涅槃時,大迦葉尊者曾顧念到阿闍世王信根初發,恐受不了打擊,因而命行雨大臣,於阿闍世王獲知此訊之前,將佛陀的自生天託生、降誕……以至於涅槃示寂等的一代化蹟,如法圖畫於妙堂殿上,據此可知,那時有關佛陀行傳的題材已經開始繪製出來。伴隨佛教的傳播,佛陀一生行儀的圖像,也由印度開始傳入亞洲其他國家,其圖像為適應不同地區的文化傳統,以及部派弘法的需要而踵事增華,風格也因而呈現出豐富的變化。

 如何讓佛陀的正法久住世間,這是佛教走入現代化的主要目標。四十餘年前,星雲大師初到台灣,在宜蘭雷音寺弘法時,當時民風未開、神佛不分,要弘揚正信佛教,實屬不易。

 為使佛教深入民心,一九五八年佛誕節,星雲大師於宜蘭舉辦夜間提燈遊行,由每個里(區域)提供一輛花車,巡迴宜蘭四十八村里。當時宜蘭只有五萬多人口,竟有三萬多人參加遊行,大街小巷,爭睹為快。

 一九五九年,大師更將佛陀一生的行誼,以連環圖的方式,輔以幻燈片作為弘法教材;當時聽聞的信眾表示,對釋迦牟尼佛的一生有了深刻的印象。

 佛光山是以文教起家,「以文化弘揚佛法」更是佛光山弘法的四大宗旨之一。一九八三年,佛光山佛教文物陳列館啟用,成為台灣第一所專門典藏佛教文物的博物館,後來,在全世界相繼成立了二十三所的「佛光緣美術館」。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佛陀的行儀,佛光緣美術館每年佛誕節都會舉辦佛誕節特展。

 此外展現佛陀一生行誼的,還有「佛陀傳」音樂劇、「佛陀的一生」4D電影、《佛陀的一生》漫畫等。二○一三年出版的《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更是收錄了數百張佛陀一生行誼的圖像,有溫馨,有感人,有逗趣,無不生動傳神。

 認識八相成道,不只是認識佛陀的一生,更是要堅信人人本具之佛性,人人皆能成佛。二○一三年,星雲大師至廣東佛山仁壽寺參訪,並舉行交流會,會中大師手持一朵紅花,拈花微笑,開示心法:佛在靈山莫遠求,「我」就是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