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經驗談】 語言遲緩音樂療育

蕭瑞玲 |2014.01.02
1228觀看次
字級

 小祐六歲時被評估「語言遲緩」,家長為他安排音樂治療,至今四年,這一路走得辛苦,但在家人的支持下,現在是小學中年級,不管心智、情緒、行為和學業,比過去進步很多,人也日趨成熟。

 在治療過程中,發現聽知覺能力可能是影響小祐語言發展的原因。聽知覺有:意識到聲音的存在、專注並可持續聆聽、聽辨與解析所聽到的聲音與聲調、聽的記憶力,最後聽的理解力。小祐無法一次聽記超過四個字,音樂治療師與小祐說話時,需要放慢速度,近乎讓小祐逐字立即仿說,對於相近音小祐也難以區辨,例如七常會聽成一。

 為提升小祐的聽知覺能力,音樂活動安排包括聽、唱、玩奏與律動,這四種活動都必須運用到聽覺感官能力。利用不同活動讓課程多變化,小祐覺得有趣,而有趣是提升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尤其對鮮少運用耳朵的小祐,有趣多變化,是很重要的。

 第一步先讓小祐聽聲音敲鼓,有聲音的時候敲鼓,沒有聲音時,小祐必須停下,小祐需要專心聽與判斷何時要敲,何時要停下。之後,治療師可隨小祐能力的提升,變化音樂活動,提升聽的難度。

 例如,小祐需要隨音樂快慢變化敲鼓,或隨音樂變化在教室空間舞動,何時走、跑、跳,考驗小祐是否專心聽與判斷,也考驗小祐的聽辨能力。

 小祐愛畫畫,治療師也會將音樂和繪畫結合在一起,例如:小祐隨音樂的快慢變化,在圖畫紙上構圖;有時治療師也會要求小祐依彈奏方式,在畫紙上畫出指定圖案,例如:聽到斷音得跳奏時,小祐要拿著所選的畫筆在指上跳躍著,聽到聲音像繞圈圈時,他必須在紙上畫圈圈,直到音樂再次變化,過程有利小祐能力的提升。

 小祐繼續為提升多方能力奮鬥,也因家庭和療育課程老師支持和協助,小祐一定會愈來愈好。

 (作者為福榮融合教育推廣基金會音樂治療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