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說起這個故事時,我總是眼角濕潤,周邊的友人,聽了個個鼻酸。
陳家原是九二一大地震受災戶,好不容易才從地震恐懼中走出,賴以維生的小吃店又遭桃芝颱風摧毀,只好舉家搬回台東老家避難。陳家獨子陳易澤未滿十八歲,在去年十一月初和朋友乘車夜遊台東市區,因瞄人一眼,即遭六名少年狠狠把他圍毆至腦死。
陳媽媽不只沒有恨,甚至沒有呼天搶地。兒子宣布腦死時,陳媽媽第一個想到的是他的器官還有用,要把兒子驚豔的生命遺愛人間,乃簽下大體捐贈同意書。兒子的腦波停了,心還在跳;陳媽媽在病榻旁給兒子加油,陳媽媽不是逃避地兒子奇蹟般地活過來,她在兒子的身邊悄悄告訴他:「爸媽決定捐出你的器官來救人,讓你有機會回饋社會,你要放下一切,安心的走,不要怨恨。器官移植需要時間……,人們還需要你,你要挺下來。」
當時陳易澤慘白的臉色,突然變得紅潤起來,顯然他也同意的。陳易澤竟像奇蹟般地撐過了關鍵時間,媽媽要他挺下去,為眾人,為遺愛,他的血壓升上來,等一切準備完成,他才慢慢撒手,血壓下降;六大器官,心臟、肝、兩顆腎臟、兩枚眼角膜與全身骨骼,救助了六個人。
陳媽媽向這個自私的社會展現了大愛。沒有浪費陳易澤短短的十七年生命,這孩子留下身體的大部分,捐給久經病痛,等待移植的病人。只剩一個皮囊,一個腦死的頭殼,留給偉大的母親。
這個故事,我久纏腦海之中,寫在這裡:如果有一天,相同的事件意外發生在我身上,我希望我也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把我可供移植的軀體,全部捐贈給所有真正需要的人。
大愛為什麼那麼難?我們滿街都是疼溺孩子的父母,給他好電腦、穿名牌、上名校、每天還外帶接送。大家望子成龍,但什麼龍?我們一輩子為人父母的很少捫心自問。
我們努力的追求奢豪,沉淪於絕對的物慾生義中,出示名車名錶,我們炫耀著祖先沒有過的人生配件。可是靈魂裡,我們的軀體裡是零,脫下衣服,我們終究什麼都沒有。
沒有一個自私的人,可能快樂,無論他擁有多少財富。自私的人往往帶著自戀,只撫黏自己的苦,以致昔日的苦成了永不揮去的苦,一時之苦變成永恆之苦。
而自私更會遺傳,透過生活身教流傳給下一代。不能超脫自私的父母,最大的懲罰,就是把他們的因自私而所得的痛苦流傳給百般呵護的孩子。上一代的不幸,再複製給了下一代。
陳媽媽在孩子最痛苦的時候,給了他最大的力量。她幫助心愛的孩子,以一個最偉大也最沒有掙扎的方式,經歷他人生最後也最美好的一仗。陳媽媽如此明瞭,如果人可以忘了自己,幫助別人,人才能真正幫助自己。
大愛與一般愛的差別也就在於勇於付出極高的成本,並克服最難克服的生物本能。陳易澤以及陳媽媽做到了,足以使對現在台灣社會失望的人找回了信心,也立下了生命情操高的豐碑。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