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學術副校長)
三、「現代人無法善終」的深層哲理分析
從以上的哲理分析,各位讀者應該可以了解,現代人不得善終的根本原因,其實不在於現代主流醫學的科技層面,而是在於其解讀生命的意識形態,或者更明確地說,在於現代主流醫學對於人類「生命」的根本觀點過於「物質科學化」以及「生物學化」了,而幾乎將人的「心靈、靈性、心性」層面遺忘、排除或者邊緣化了。
因此,若是想要「解決」或者能夠「改善」現代人不得善終的困境,根本之道,在於改變我們對於「生命」的基本認知與態度,像古人一樣回復對生命「心靈、靈性、心性」層面的終極關懷,最好能夠將「心靈、靈性、心性」回歸到生命的核心,並且能夠體認到靈性生命的無窮無盡與永續經營。
四、現代人的生老病死s.現代v社會的醫療體制
對照古今,無論中外,古代人出生在家中,養病在家中,老死也在家中。現代人出生在醫院,治病在醫院,復健在醫院,(即使不在醫院休養復健,遇有緊急狀況,還是立即送往醫院),最後老死也在醫院,連「死亡證書」都要醫師簽署才合法有效。可以說,現代人的「生、老、病、死」已經離不開醫院了,或者說得更精確一點,現代人的「身心健康」以及「養生送死」,已經離不開當今的醫療體制了。演變至今,造成現代人過度依賴醫院及醫療體制,這究竟是福?還是禍?我不得不說:既是福,也是禍!
在現代社會的整體醫療問題當中,還存在著一種極其微妙而影響深遠的弔詭,就是現代文明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孕育及型塑了現代主流醫學,而現代主流醫學又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演變成為每一個國家社會當中極其龐大而且錯綜複雜的醫療體制。
此一體制因為掌控了社會資源與專業知能及資訊,無形之中也掌控了我們每一個人的身心保健與生死大事。做為實存主體的每一個現代人——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升斗小民,也不管是醫護人員或是病人及家屬——不論窮通禍福與貧富貴賤,落在現代醫療體制的這樣天羅地網當中,個人往往顯得渺小無助而且身不由己。
即使是醫護團隊,他們在第一線直接面對末期與臨終病人的生死情境,當醫療科技已達極限而病人終究回生乏術時,看著病人的生命現象就此停擺而消逝,絕大多數醫護專業人員心中,也是充滿了焦慮、無奈與挫敗感。其實現代醫學教育及訓練體系,以及國家社會的現代醫療體制,已經預設或是蘊含了這種無可避免的無奈與挫敗感。
然而,這種挫敗感並不是絕對不能超越克服或突破的,從「專業實務」的觀點而言,這是需要在醫學「教育及訓練課程」中,注入人文關懷的素養以及現代生死學的內涵,同時也需要在醫療「政策、法規」以及醫療臨床實務中,注入人文關懷的元素與靈性關懷的內涵。從「專業人員」的觀點而言,醫護專業人員在其養成教育過程中,除了醫療、藥劑、護理等專業訓練之外,還需要有足夠的人文關懷與靈性關懷的培訓,他們在面對病人的生死情境時,才有可能實質地幫助病人及家屬處理生死大事。
五、現代社會的醫療體制的層面分析——現代人的「善終課題」不只是醫療實務問題,更是醫療文化問題
現代醫療——包括醫療、護理、公共衛生、疾疫防治,乃至全民健保、政策、法規等等面向,已經不只是一種專業科技知識或專業實務而已,而是不斷演變成為國家社會的一種龐大且複雜的體系和機制,已遠遠超過一般老百姓所能理解和想像的範圍。
經過多年的觀察分析,現代社會的整體醫療系統與架構(包括醫藥、護理、保健、公共衛生、疾疫防治等等),至少有四個層面:一、醫學、醫療科技層面,二、醫院、醫療行政層面,三、國家醫療政策層面,四、全民醫療文化層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