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觀(經論教理系三年級)
五分鐘的論文發表是那麼短暫,讓我來不及細述結語;卻又是如此漫長,累積了兩個多月埋頭於經典和參考書籍,熬夜書寫的日子。聆聽了覺瑋法師(博士)的評論指導後,我明白在文字上要改進的方向,以及未來修持上要落實的實踐。
這次代表叢林學院參與新加坡舉辦的「第一屆青年佛教論壇」,我和知如同學肩負著師長的信任和期許。兩天的論壇裡,我參與英文組的論文發表和小組討論,和來自澳洲、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加拿大、英國、台灣等各地青年一起,以如何獲得「幸福與安樂」的社會和人生為主旨,討論並提出多項具體的建議。
我深深感受到,參與論壇的佛教僧青年及青年們,對於社會有密切的關注和憂心,對於佛法的弘揚及其在現實社會中的價值有十分的熱忱,在輕鬆活潑而又嚴謹誠懇的表達中,蘊含了切實中肯的建議。我為這樣熱情的氛圍所感染,便和與會大眾分享一段師父上人在一九八五年「世界佛教青年學術會議」上的一段主題演說。
摘錄如下,以期自勵並饗讀者:「因為青年的美德,樂觀進取,犧牲奮鬥,尤以佛教青年,信解行證,慈悲喜捨,是這一個時代人類的希望……現在全世界的佛教,最重要的是把佛法人間化,義理生活化。佛教要走入社會,走進家庭,把貪婪消除,把瞋嫉埋葬,這個重責大任,捨我世界佛教青年,其有誰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