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製作各種便器已經有很長歷史了,起始時間可能比羅馬帝國的成立年代還要早。但直到付出了慘重代價,人們才認識到「公廁」也很重要。
西元前四八○年,在第三次波斯戰爭中,波斯人入侵希臘。因為波斯人長期生活在乾旱地區,養成了在沙地上隨地大小便的習慣。到了希臘,他們仍不改舊習,結果爆發了大瘟疫,波斯軍隊不戰自潰。
據記載西元前一三三年,僅在歐洲就已有了一百七十座公用廁所,後來數目驟增到一千座。
西元九六○年,英國率先修建下水管道。
一○八八年,羅開斯特要塞把廁所建在城牆裡,糞便通過洞眼,流到牆外後沿牆而下。
一二○○年,法國巴黎第一條下水道建成。
一四六○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代的大臣哈林頓爵士,發明了方便生活的必備設施││盥洗室。
一七三九年,法國巴黎一家飯店,在一次舞會上設計了「男廁」和「女廁」,歐洲終於有了男、女分廁。
但是,這些早期廁所都是直接連通糞坑的,因此即使後來發明了水封彎管,仍然臭氣撲鼻、大大掃興。
直到十九世紀四○年代,一種新的下水管道系統在漢堡出現,公共衛生才得以改進。
十九世紀堪稱「廁所世紀」。當時,註冊專利促進了廁所質量的提高,廁所製造開始實現工業化。
一九○四年,化糞池首次在巴黎出現。
進入本世紀以後,發達國家已開發出多種高科技廁所。例如,有一種「全能方便廁所」,不必排水,不用化學劑,更不用水泵。當需要清潔時,只要按動手掣或腳掣,輪轉機就會把用過的膠袋向下拉掉;與此同時,一個新的膠袋又會自動套在潔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