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昨舉辦「電子發票格式統一」記者會,宣布自明年一月一日起,紙本電子發票將更名為「電子發票證明聯」,且尺寸統一為寬五點七公分、長九公分,期別和發票號碼也將加大加粗。此外,四大超商也將不再主動列印交易明細,並將實施「虛實合一」制度,也就是虛擬消費通路也可使用載具索取電子發票。
財政資訊中心主任蘇俊榮指出,電子發票試辦至今已三年多,已有超過二百家企業、一萬六千六百二十八家店面使用,年底可望開出三十七億張電子發票,較去年成長逾六成,而明年一月一日起,所有實體通路都將全面實施電子發票。
蘇俊榮表示,為了方便民眾辨識和整理,紙本電子發票的規格也一律改為寬五點七公分、長九公分,且發票與交易明細分離,四大超商因平均交易品項為三點七項、消費單價僅八十餘元,所以除非民眾主動要求,否則將不再主動提供交易明細,但量販店、超市和百貨公司則例外,仍會提供交易明細。
蘇俊榮指出,國內四大超商每年開出的紙本電子發票高達三十一億張,雖然明年起將不再列印交易明細,但民眾仍可掃描發票上的二維條碼(Q R c o d e),直接查詢明細,有退換貨需求則持發票即可。但若有交易明細需求的民眾,仍可要求超商印出,做為報帳、對帳使用,絕不會影響消費權益。
此外,明年起也將實施「虛實合一」。蘇俊榮表示,過去虛擬通路皆採取「託管」制度,民眾可選擇要隨貨寄送發票,或中獎後再由營業人通知並寄送中獎發票,但自明年一月一日起,凡開立電子發票的虛擬消費通路,皆可使用載具索取電子發票,並接受手機條碼與愛心碼,方便民眾透過手機條碼,統一管理虛擬與實體消費通路的電子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