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館雙周年慶系列--跨兩岸逾2千尊神明海會雲來集

郭書宏 |2013.12.26
1906觀看次
字級
2013兩岸神明聯誼會的各宮廟代表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中)在佛館大覺堂合影。 圖/人間社記者慧延
圖/人間社記者慧延

【記者郭書宏大樹報導】「佛光山二○一三兩岸神明聯誼會」昨天在佛陀紀念館熱鬧登場,現場鐘鼓齊鳴,哨角、開路鼓隊震天價響,來自兩岸釋、儒、道三教共兩千餘尊神明、一千家宮廟、五百組陣頭到佛館聯誼,連湄洲媽祖祖廟、上海城隍廟代表都前來共襄盛舉,宛如一場「宗教聯合國」盛會!眾神尊在浩蕩陣頭的引領下,齊聚大佛平台遊香暫奉,也吸引逾六萬名信眾與會。

正當基督宗教進行賀耶誕活動之際,昨釋、儒、道三教則在佛陀紀念館舉行首場跨兩岸的神明聯誼會。與一般會香不同的是,這次祝賀佛館的神祇超過兩千尊,有天上聖母、關聖帝君、瑤池金母、城隍爺、神農大帝、廣澤尊王、董公真仙、三太子、各府王爺等神祇,搭配隨行的嗩吶、哨角、大鼓助陣,綿延數公里長的隊伍從禮敬大廳、成佛大道走至菩提廣場,在佛光大佛前面表演車鼓陣、跳鼓陣、宋江陣等藝陣獻供,表達對佛的禮敬。

朝聖隊伍依序進入本館三樓平台,由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等,為每尊神明親自掛上金牌,神尊並依序分四路安奉,供來館民眾瞻仰、禮拜,場面浩大震撼。隨後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大覺堂與上千名宮廟代表接心,包括: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主任委員王增榮、松山慈惠堂堂主郭葉子、湄洲媽祖祖廟副董事長林金贊、上海市民族宗教委員會外事處處長修彥彬等人,可說是「一時千載,千載一時」的歷史畫面。

打造諸神聯合國

星雲大師開示時首先歡迎釋、儒、道的有緣人來到佛館。星雲大師表示,佛光山在全球興建兩百多個道場,華人信徒移民也將神祇帶去,亦帶動了在地神明的發展。

星雲大師進一步以五手指為例,指出宗教間不必爭誰大誰小,彼此各有功用,既可分可合,也能合作成拳化作力量,「各宗教雖教主、教義不同,但可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彼此可互相往來、做朋友,和平共存,齊為國家社會造福。」

歡迎神佛來做客

「儘管通往佛館的道路因各路神明前來造成交通阻塞,但大家塞得很愉快,因為神佛皆來護佑高雄。」高雄市長陳菊表示,從神明聯誼會中看到宗教融合的榮景,感謝星雲大師的慈悲與包容,提供佛道教有更多對話的空間;更希望兩岸透過信仰的交流,能持續朝著和平發展。昨特別南下觀摩的政務委員楊秋興表示,這是一場殊勝的聯誼會,期宮廟藉由交流相互提升,汲取佛光山「三好運動」的精神,攜手創建真善美的人間。

兩千餘尊來自各地的神明,暫奉於佛館近三小時後,於下午一時三十分在萬人照相台舉行「祈福法會」,由心保和尚引領萬眾唱念〈佛寶讚〉與星雲大師所撰〈為社會大眾祈願文〉;接續回鑾儀式,由佛光山法師授予「九品蓮花佛祖旗」,此時現場沖天炮、鞭炮聲不斷,來館拜佛的全數信眾、神轎、陣頭齊聚,還有三太子跳騎馬舞,兩岸神明聯誼會昨天也在嘉年華般的熱鬧氛圍中圓滿。

文史工作者:肯定交流必要

【記者林洛瀅大樹報導】「二○一三兩岸神明聯誼會」蘊涵文化、藝術、教育、美學、生活等元素,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二○一一年發起此一宗教友好之舉,除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更盼各宗教間相互尊重與包容,進而增益社會和諧,達到世界和平。宗教學者與地方文史工作者亦樂見其成。

長期投入專研北港文化的地方文史工作者許士能,觀察到台灣早期佛教與民間信仰呈現的方式相似,民眾因此普遍擁有雙重信仰。他指出,日治時期,供奉的神明不多,廟宇殿堂數量相對較少,但台灣民眾逐漸有信仰,一般民間寺廟受北港朝天宮影響,從單一崇祀走向多元信仰,如媽祖廟開始供奉佛教菩薩,他表示,印象中供奉觀音菩薩最多,而規模較大的媽祖廟第二殿會供奉觀音菩薩。萬華龍山寺別有特色,主祀為觀音菩薩,第二殿供奉媽祖。

許士能曾數次為天主教神父及修女導覽北港朝天宮,彼此都能更認識對方的宗教信仰。他說,宗教本質是鼓勵人們向善,不同宗教或信仰間的交流,能讓心靈昇華。談到佛陀紀念館兩岸神明聯誼會,他樂見其成,也期待民間信仰與佛教的力量能夠凝聚,未來一起為推動社會公益盡心盡力。

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鄭志明是中國傳統宗教、台灣民間宗教及新興宗教等領域的達人,他表示,台灣宗教發展興盛且熱絡,宮廟進香朝聖聯誼頻繁,逐漸發展為遶境廟會活動,民間神廟信仰內涵的能見度因此提高。他指出,台灣民間信仰普遍出現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現象,源於台灣民眾的信仰包容性強;回歸信仰的本質,他認為宗教儀式可以跨越、不該是絆腳石,若能如此,相異的宗教間將更加融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