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虎票」除了當作郵票使用之外,後來也當成台灣民主國稅收、規費之單據,因此常常出現大全張蓋滿郵戳的情形。更有意思的是,「獨虎票」受到當時世界各地集郵家的高度關注,在有關台灣民主國的外電報導中,不時會提到郵票的事情。
依據作者李明亮的考證,在國祚不過五個月的台灣民主國滅亡之前,香港等地就已經出現偽造的「獨虎票」;在台灣民主國滅亡之後,印製「獨虎票」的模版,疑遭劉永福人馬帶回中國,繼續印製偽票來謀利,以滿足世界上瘋狂的集郵愛好者。
弔詭的是,這些偽票的品質,卻比台灣民主國在物質匱乏下所印製的真票還要好。
除了郵票之外,郵戳也很有意思。世傳台灣民主國只有兩種英文郵戳,沒有中文郵戳。一曰「REPUBLIC OF TAIWAN,TAINAN」(台灣民主國,台南),另一為「REPUBLICOF FORMOSA,TAIWAN」(福爾摩沙民主國,台灣)。可見當時的台灣民主國可能沒有正式的英文國名。而在外國人的習慣裡,台南(TAINAN)有時也可被稱作「TAIWAN」。
依作者所述,除了偽票之外,實寄封也是贗品的大宗。大部分貼在信封上,蓋用郵戳的台灣民主國郵票,都是為了滿足收藏家而偽造的,真品少之又少,乃夢幻逸品。
而如果是蓋有郵戳且自信封上取下的單張郵票,幾乎都是假的。因為「獨虎票」的紙質又薄又差,在泡水取下的過程中很難保持完整,和我們自小認知有背膠、有齒孔的那種正常郵票,可是大大不同。
對照書中的說明,我已能確定當年我在拍賣網上所看到的那張獨虎票,應當是作者列為第IV版的偽票。
其實,當初的郵票真假如何,早已不重要了。有這樣的有心人,願意付出三十年的青春從事如此冷門的研究;還有一對可愛的夫妻以一股傻勁,在花蓮成立了這麼一家「獨虎出版社」,不惜成本的印製如斯精美的書籍。然後似乎如此理所當然的不堪虧損而倒閉,只留下這第一本也是最後一本的絕版書,彷彿台灣民主國一樣,讓人一不小心就忘了它曾經存在。
多年之後,網海中遇見此書,澆灌我心裡快要枯死的小芽,這是多麼幸運、多麼難得的書緣,又豈能不心存感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