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林桂如戴上琴鎚製造的手套,用來敲擊物件發聲。 圖/黃義書
【本報台北訊】原本是洗衣廠的偌大空間,變身超大聲音裝置;包括觀眾在內的每位在場人士,都是聲音創造者。動見体劇團紀念前衛音樂家約翰‧凱吉今年誕生一百零一年,創作《凱吉一歲》,延伸凱吉強調的「聲音如何被製造」概念,向凱吉致敬。
觀眾走入這個空間,將先看到中央一台被拆解得只剩琴鎚平台的鋼琴,琴上散放鐵碗、瓶罐等物件,讓人想起凱吉將之發揚光大的「預置鋼琴」(在鋼琴琴鎚放入各種物件,改變原有琴音);空間四處,吊掛著風鈴等裝置,彼此用棉線牽連。整個空間猶如大樂器,其中有眾多小樂器。
作曲家林桂如、舞者董怡芬、建造整個空間裝置的聲音科技藝術家王仲?,是此作主要演奏者。三人各有不同演奏方式:林桂如戴上琴鎚製造的手套,用來敲擊物件發聲;董怡芬穿上她口中「第二層皮膚」的「聲音外衣」,衣上所縫棉線與鋼琴平台上的琴鎚遙遙相連,一舞動就牽引琴鎚發聲;王仲?則在另一隔間演奏秘密樂器「聲瓶」。
林桂如說,「我們想讓觀眾看到聲音如何生成,讓聲音過程透明化!」《凱吉一歲》企圖讓觀眾在空間、物件、肢體交織中,重新發現何謂音樂。
為凸顯凱吉的「機遇」概念,觀眾入場將採抽籤決定座位。各處都放有不同聲音的裝置,無論坐在哪個位置,聽到的聲音都獨一無二,?說,也歡迎大家走動欣賞,並一起製造聲音。
《凱吉一歲》明起至明年一月五日,在台北m a d L替代空間演出,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