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世代來臨,改變了消費市場生態,卻也為一些被視為非主流或冷門的商品創造生機,從網路書店、線上音樂甚至網拍網購,都可以看出「長尾理論」發揮了極大的影響力。
以往企業界堅信,百分之八十的業績來自於百分之二十的暢銷商品,不過,克里斯‧安德森的「長尾理論」打破了這個法則。
「長尾理論」認為,小眾文化擁有愈來愈多支持者,雖然個別商品的銷售量有限,但將所有品項加總,可與暢銷商品相抗衡,在業績曲線表上形成一條如同長尾巴曲線。
傳統的市場經營需要有實體的經營空間,空間與成本的計算必須精打細算;然而,現實環境下,實體商店空間有限,商圈重疊嚴重,經營者必須不斷檢討貨架商品的經營效益。在進入網路商品通路後,經營者仍必須設法「竭盡所能地延伸出虛擬的貨架空間,拉長營收和業務的尾巴,才有可能保持業績的成長。」這就是傳統商店走入網路通路後,在「長尾理論」下必須要思考的創意。
分析許多長尾商品之所以出頭天,主要是網路提供低成本通路且觸角廣泛的網路平台,尤其是暢銷商品利潤漸趨薄弱後,只有懂得運用「長尾理論」才能累積商機。
台灣這幾年面臨經濟不景氣,就業市場停滯不前,在此一艱困的時代,人們更必須設法激發創意,藉由「長尾理論」的概念才能有突破困境的長尾產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