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行 文/依來 |2013.12.22 語音朗讀 52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說阿彌陀經》的內容具有三層重要意義,一者:以阿彌陀佛所成就的正報、依報功德莊嚴為主體;再者,根據此體,本經以往生淨土得不退轉為主旨;三者,往生淨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亦即「淨土三資糧」:信、願、行。 《佛說阿彌陀經》的內容具有三層重要意義,一者:以阿彌陀佛所成就的正報、依報功德莊嚴為主體;再者,根據此體,本經以往生淨土得不退轉為主旨;三者,往生淨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亦即「淨土三資糧」:信、願、行。 《佛說阿彌陀經》的內容具有三層重要意義,一者:以阿彌陀佛所成就的正報、依報功德莊嚴為主體;再者,根據此體,本經以往生淨土得不退轉為主旨;三者,往生淨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亦即「淨土三資糧」:信、願、行。 《佛說阿彌陀經》的內容具有三層重要意義,一者:以阿彌陀佛所成就的正報、依報功德莊嚴為主體;再者,根據此體,本經以往生淨土得不退轉為主旨;三者,往生淨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亦即「淨土三資糧」:信、願、行。 文/依來 圖/人間社提供 《佛說阿彌陀經》的內容具有三層重要意義,一者:以阿彌陀佛所成就的正報、依報功德莊嚴為主體;再者,根據此體,本經以往生淨土得不退轉為主旨;三者,往生淨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亦即「淨土三資糧」:信、願、行。 更簡單的說,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清淨莊嚴,令人心生嚮往,我們如果想要前往,就要具備信願行三資糧。 《大智度論》提到:「佛法大海,唯信能入。」《華嚴經》也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信」,是一切修行的前導,一切功德的源泉,沒有信心,就無從入道,只有深信阿彌陀佛,深信極樂淨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才會產生出離娑婆苦海的動機。 「信」要得信,不是泛泛之信,《阿彌陀經》云:西方極樂淨土是人世間難得之法,故需要深信,建立起堅固不拔的信心,無信就無法入道。因此淨土三資糧,以信為首。 有了信心,更須要「發願」,不論發願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或是東方淨琉璃世界,都要能夠為自己立下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有了明確的志向,就不至於在人生歷程中茫茫浮沉。 發何等的「願」,如普賢十大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玄奘大師「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回東土半步生」的深切決心和勇氣,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精神,若能如此發願,必能讓自己永不退轉。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提到,如何讓苦惱解脫?密碼就是三資糧:信、願、行。 面對觀世音菩薩,不是只為了個人私利而求,為平安而念,在念觀音、求觀音後,應更積極的學觀音的慈悲,學觀音菩薩利人的大悲願,並且要進一步做他人的觀音,利益他人。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二十三歲來台,在各地尋找棲身弘法之地。大師曾說:「念佛者皆是建築師,要將內心的淨土世界建築起來。建築的材料是信願行,依此修行可以建築自己內心的極樂淨土。」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要以信、願、行來行三好。 大師不斷宣揚三好理念,而三好運動即蘊涵修身、口、意,所謂做好事,是為修身。不為非作歹,做一些利益於人的善行,也就是身行善。所謂說好話,是為修口。說話要說慈悲的話、明理的話、智慧的話、真實的話,也就是口行善。所謂存好心,是為修心。要懷著慈心、悲心、願心、善心、發心等,是為存好心,也就是意修善。更重要的是,生活中即使受了委屈,依然要往好處想,用你的「善心」,來轉變你的命運。 我們每個人都是人間菩薩行者,因此,我說好話,你做好事,他存好心;你也好,我也好,他也好,大家一起好。 我們要有「佛教靠我」的願心,要慈悲待人,實踐三好,做個有品格的佛光人。 前一篇文章 花開禪心-- 無相頌 下一篇文章 現代人如何抗壓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昆蟲大觀園 春天宛如昆蟲起床號過猶不及 濫用疫苗恐致病毒變異太空真奇妙 月球系列之十三:美俄又見月球用氫能 打造電動車不怕冒黑煙2015國際光年 探索生命能量源頭太空真奇妙 月球系列之十二: 歐洲的繞月小船 作者其他文章移民海外 遇到佛陀,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