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姐在店內試穿鞋子,他的左腳穿二十二點五號,右腳穿二十四點五號,兩隻腳差了兩號。 圖/邱德祥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有項全球獨有的驕傲:足障人士能買兩腳不同大小的鞋,只須付一雙鞋的錢。這項台灣驕傲,來自鄭豐喜文教基金會二十二年前成立的「單腳鞋銀行」。
有「台灣世界音樂教母」之稱的樂評人何穎怡曾受小兒麻痺之苦,受惠單腳鞋銀行多年。何穎怡曾任水晶唱片創意總監;走遍全球、現居加拿大的她,自豪每跟國際友人提起台灣這項獨有福利,大家都非常羨慕。
何穎怡說,小兒痲痺患者因兩隻腳萎縮程度不一,造成左右腳尺寸不同,買鞋往往得一次買兩雙,湊成大小不同的一雙來穿,另外一雙只能丟掉;「只有在台灣,患者能買一雙大小不同的鞋」,讓她周遭的各國醫師、身障朋友聽了都覺得不可思議。
何穎怡說,台灣的小兒麻痺患者早期多半穿訂製鞋,但鞋匠逐年減少,人工製鞋也愈來愈貴,更沒機會穿一般量產的球鞋。十幾年前她發現台灣有單腳鞋銀行,激動萬分。
在單腳鞋銀行服務下,何穎怡終於體會到穿球鞋的感受,各種皮鞋、拖鞋也應有盡有,還能挑選喜歡款式。她雖移居加拿大多年,仍回台買鞋。
這樣的台灣驕傲,讓何穎怡的加拿大復健醫師建議她,何不也在加國找鞋店合作「單腳鞋店」,嘉惠眾人?但何穎怡深知,鄭豐喜文教基金會辦得到,是因配合的全家福鞋店是連鎖店,且自有鞋廠,上下游可密切配合;最重要的,很難有企業如此不在乎「宣傳」,默默行善數十年。
「每次想到這些台灣特色,我就覺得我們一定有前途。」何穎怡說,台灣區公所有人奉茶、醫院有義工指點方向……都出於關心他人生活需要的「貼心」,如此就已經能光耀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