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米格若斯」(Migros)商業集團年營業六百八十三億美元,擁有六萬兩千名員工、五百多家連鎖店,執瑞士超市業牛耳,負責人杜特威樂(G.Duttweiler)雖以老莊思想管理企業,卻絕不是涉世未深的幻想家,「資本家未必要唯利是圖!」他從不空等政府環保法令,儘可能搶先一步,做認為該做的事。
從提貨到行銷減少不必要的垃圾,看似微不足道,點點滴滴累積卻相當可觀。米格若斯曾推出無盒牙膏及無超強漂白效果的無磷洗衣粉,除去花俏的包裝,等待消費者接受。
米格若斯無畏挫折,更進一步針對飲料一次用瓶改為多次用瓶,降低成本,運送時改用塑膠箱,每年省下六萬噸紙箱:「我們只想證明,環保讓我們大撈一筆呢!」這個成功的例子帶動瑞士整體飲料市場,一次瓶不知不覺消聲匿跡。
米格若斯再接再厲,推出「補充包」柔軟精,使第二次購買的消費者能自行補充柔軟精至原來的塑膠瓶中。漸漸地,「減少製造垃圾,增加廢物回收」的新觀念及時遏止了「用過即扔」文化的氾濫。
近五年來,米格若斯更透過電腦作業,追蹤各種產品從原料提煉至銷售、消耗的整個過程;再依照「生態平衡」的電腦程式,解析該過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精密算出所耗能源,預估最後垃圾的處理情形。
其實,米格若斯絕不是環保的盲目「殉道者」,各項措施仍要符合公司的經濟預算才行:「為了環保,我們必須忍受較長的投資還本期限。」米格若斯的成功證明了一件事,環保在企業界不再只是可行與不可行的問題,它甚至可使業者致富得福。
(取材自Der Spie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