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葉月琴台北報導】「連找石頭都有菩薩幫我!」石雕藝術家廖天照說,每當心中生起「下一品如果用某某形狀、某某材質的石頭呈現,效果會更好」時,第二天往溪畔找,真的就能輕易找到所需石材,令他深信,只要做好事,就會凝聚善的牽引。
廖天照表示,雕《妙法蓮華經》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刻到二十五、二十六品時,想找一塊大一點的石頭;與朋友在溪邊搜尋多時,總算找到一顆二百公斤的石頭,但二人合力仍無法搬上車,眼見天色漸暗,就在不得不放棄時,一位過路的垂釣客協助將石頭搬上車。
刻經之前,從未接觸《法華經》,雕刻時,對經文含意也不甚了解,廖天照說:「刻了那麼多字的《法華經》後,八識田中種下了很深的因緣。」尤其校稿多次,等同讀誦五遍以上,已然明白修持《法華經》之殊勝功德,現在的他,天天誦持此部經典,也勸請他人一同護持。
其實,找到這批石頭時,廖天照就已打定主意要雕刻《法華經》,並無償捐贈給正信道場作為永久展示與典藏。他一邊創作,一邊汲汲於替《法華經》找尋合適寶地,幾番尋覓,最後發現,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就是這六十五尊石雕作品的「家」。那一刻,他恍然大悟,原來石刻《妙法蓮華經》是為佛光山而創作。
廖天照盛讚佛光山為藝術弘法先驅,近日又捐贈第二批七十件佛像作品,要與大眾分享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