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余沛珈
案例:
阿珠的先生於兩年前往生,兩人育有一子一女,女兒已快四十歲,未婚,與阿珠同住。從小阿珠與先生都對女兒相當呵護,養成女兒驕縱的個性,工作不穩定,每個月還得給女兒零用錢,幫女兒支付信用卡費。幾年前,女兒罹患子宮頸癌,阿珠更不忍苛責女兒了,還好現已康復,但她擔心這樣下去會坐吃山空,相當苦惱,想知道該如何跟女兒溝通?
林烝增諮商心理師詳解:
對阿珠來說,心情想必很複雜,擔心自己年老,無法再繼續呵護女兒,焦慮女兒沒有穩定工作,擔憂她的身體健康及未來可能坐吃山空。其實,阿珠心裡知道女兒是「被寵壞的孩子」,很希望女兒能夠獨立自主,所以開始思考如何跟女兒溝通。
一、匱乏感的重要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如果孩子一路被呵護長大,沒有匱乏感,他就不會有追求目標的動機,也不會想要更上進、更努力。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夠適時地讓孩子保持匱乏感,這樣,孩子會更珍惜他所擁有的事物,也會產生往目標移動的驅動力。這是我們一般父母在教養孩子時很容易忽略的地方,尤其現在是少子化社會,很多父母像阿珠一樣,希望能夠給予孩子所有的一切,但孩子必須學習一件事,那就是唯有努力和付出,才會有全然滿足的感受。現在很多孩子的心理危機是沒有目標,大人安排什麼就享受什麼,自己並沒有夢想與目標,這樣的孩子自然無法點燃其生命動力。
二、培養孩子逐步自立能力
幫助一個孩子獨立自主是要從小逐步養成的,很難一蹴可幾,包括生活行為上的獨立自主、心理層面的獨立自主,還有情感上的獨立自主。
而養成孩子負責任的態度,也需要逐步訓練,不能從小一直幫孩子做他自己該做的事,這樣,孩子發展不出他的能力,所以愈能幹的爸媽愈容易教養出無能的小孩。
三、一手支持一手教導
阿珠與先生過去太過照顧女兒,現在要做的不是馬上放手、不管她;而是從代價小的事情開始要求女兒,例如幫家人切水果、倒垃圾、洗衣服、打掃、洗碗盤等分擔些許家事。在女兒做到時,就給予鼓勵,一邊肯定讚美,一邊再做要求。但切記要求時,要用堅定溫柔的語氣來說,而不是謾罵與苛責。教養孩子,一手holding給予溫暖支持,一手teaching給予要求、規則與教導。
四、用「我訊息」而非「你訊息」做溝通
溝通時,使用「我訊息」來說話,例如:「我希望妳可以和我出去走一走運動運動」、「我有困難,無法幫妳還這期信用卡費用」、「我很煩惱妳是否能支付這期帳單」、「我年紀愈來愈大了,擔心妳以後日子……」。「我訊息」讓人們較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感覺,而不損及他人,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思考與感受而不攻擊他。
「你訊息」,例如:「妳很浪費ㄟ,刷卡買這麼多東西」、「妳年紀也不小了,還不出去找工作」……因為這樣的話語很容易落入指責與怪罪,而引起對方的防衛。
五、從生活瑣事開始訓練孩子
對阿珠而言,現在不是要悔恨過去的教養方式,但也不能突然放手不管。孩子過去四十年來,未曾學習對自己負責,現在就必須要從頭一點一滴開始訓練。
從生活瑣事開始學習負責。一開始目標不要訂得太高,從容易做到的事開始;如果目標訂太高,如馬上有工作、自己償還全額卡債,很容易立即招來高度挫敗,孩子就不願意改變了。
可以透過小事增加小自信,維持平穩的親子關係,就能幫助女兒培養出自理自制的能力;如果有需要,也可找專業人員進行親子諮詢,阿珠也可透過諮詢找到自我照顧的方法。
★「女人104免費法律諮詢暨心情協談專線」:02-3393-3575★專線服務時間:10:00-12:00;13: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