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第五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已於十二月一日在台北盛大贈獎。中華民國在台灣努力構建的民主社會,得到舉世的稱讚。可是二十多年的經驗及實驗,台灣也出現了今天歐美社會被困擾的二個大問題:政黨對立與媒體偏執。正因為台灣媒體的惡質化,星雲大師在五年以前,就想以真善美的標竿,來激勵傳播界要力爭上游。
今年傳播獎有四位得主。他們是香港的黃效文先生、台北的陳曉林先生(以人文與時事論述引領思潮)、美國的常誠容女士(為美國華文讀者增進新知及適應)、大陸的孫旭培教授(為研究新聞自由的先驅者);另有潛力獎七位,共十一位。
最近大導演李安說得好:「台灣人好,地方好;但政治、媒體不太好。」如果大家關心星雲新聞傳播獎的功效在哪裡,我們參與工作的人只能謙卑地說:如果沒有它的存在與鼓吹,媒體失衡的現象可能會更嚴重。
今年終身成就獎得主黃效文的成就,或許可以激發媒體對真善美的追求。他曾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第一位華裔文字記者及攝影記者。四十年來的寫作、攝影、網站文章、實地採訪、田野工作,以及發表的十多本中英文著作,都呈顯了他對新聞、探險、保育、古蹟、環境的熱情。三十年前他就利用太空梭上的最新儀器,發現了長江的一條新源流,立刻引起轟動;他在中國邊疆設置的工作站,拍攝到了瀕臨絕種的稀有動物,引起全球關注;近年來建造了一艘探測船,在緬甸北部與印度、中國交界的河流上,觀察與記錄逐漸消失的古蹟與村落。
這些集新聞、人文、科技與探險熱情的第一手報導,使他在二○○二年獲得了美國《時代》雜誌第一屆亞洲英雄的讚譽,稱他是「探險中國的今人中,成就第一」。CNN曾有十一次報導他的紀錄。與他相識多年的文化部長龍應台,有這樣的形容:「他有一種氣魄,把自己給出去,給天,給地,給大海。像古代的張騫,敢走遠的路。」當讀者分享他這些高山獨行的經歷時,可以仔細思考他的「得獎感言」:「今天很多記者探測別人隱私,尤其社會知名人士的隱私,若能以同樣工作熱情,用到社會有益及上進的主題上,他們都會成為現代社會、都市的探險家。」社會探險家所關心的不會是名人隱私,而是下一代人的未來。
這位愛護自然遺產和文化傳承的實踐家說:我的工作重點是在「探」險,不是「冒」險;從他那些生動的圖文與紀錄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破碎的地球;也看到了一個美如仙境的大自然。既然「探測」到了這種險,人類不能再持續「冒」破壞的險。
四十多年來東西方世界讀者及一些元首與世界級領袖,都看到了或聽到了黃效文在中國邊境對大自然的愛護、對生態保育的警告、對人類古蹟的關懷。所有這些都豐富的展現了這位人道主義者對地球上真善美的實踐。
星雲大師一直相信「文字有力量」,因此呼籲「下筆有責任」。讓我們相互勉勵,善用文字的力量,使普天之下媒體人:下筆要「真」,內心要「善」,腦海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