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教育部昨天公布台灣學生參與「二○一二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結果,政務次長陳德華表示,台灣這次在數學素養方面,平均分數為五百六十分,名列第四,比二○○九年進步一名,分數提高十七分;閱讀素養則名列第八、科學素養名列第十三。整體來說,台灣在六十五個參與國家中為「中上水準」,但數學落差則比其他國家來得明顯,未來教育部會積極縮小學習差距,不只要拔尖、更要打底,努力將每個孩子帶上來。
教育部表示,二○一二年PISA共有六十五個國家及經濟體參加,十五歲學生樣本人數逾五十一萬,評量內容以「數學素養」為主,「科學素養」及「閱讀素養」為輔。台灣則是從二○○六年開始參加,這次是第三次,共有一百六十三所學校、六千多名學生參與。這次亞洲表現最佳,上海、新加坡、香港囊括三項調查前三名;日本在科學、閱讀都第四、數學第七;韓國的數學、閱讀第五、科學第七名;而上次數學、科學、閱讀素養調查的三冠王上海,這次又蟬聯世界第一。
陳德華指出,在數學素養方面,台灣學生平均分數為五百六十分,排名第四,與上次二○○九年評量相比較,分數提高十七分,名次也往前一名。但科學素養則往後退了一名,台灣平均分數為五百二十三分,排名十三,比二○○九年的分數提高三分,但名次卻反而退步。
不過,在閱讀素養方面則呈現「大躍進」,台灣學生平均分數為五百二十三分,名列第八,與上次評量相比,不但分數提高二十八分,名次更大舉拉抬了十五名。
除上述三大評量項目外,台灣這次也參加「數位評量」,在三十二個參與國家中,台灣學生「數位數學素養」平均分數為五百三十七分,排名第七。「數位閱讀素養」平均分數為五百一十九分,名列第十。
陳德華表示,台灣在「數學素養」雖然表現良好,但學生程度高低落差卻是受測國家中最明顯的,最好、最壞的學生,程度相差七個年級,等於有些國三、高一生,數學程度只到小二、小三,因此如何將學習弱勢學生的程度提升,將是未來數學教育的首要工作。
而閱讀素養大幅提升的原因,陳德華認為應該是教育單位與民間團體長期推動閱讀活動的成效。他表示,未來會更積極推廣閱讀,希望讓讀書習慣在每個學生身上扎根、打造書香校園。
PISA小檔案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是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辦的跨國學生素養調查,評量面向可分為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等三大領域,評量對象以十五歲學生為主。PISA自二○○○年實施以來,因評量設計創新,且評量結果可以進行跨國與跨時間比較,普遍受到各國重視。
PISA每三年舉行一次跨國抽測,台灣二○○六年第一次參加,數學居冠、科學第四、閱讀第十六;二○○九年明顯退步,數學第五、科學第十二、閱讀二十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