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店裡的二手書,每一本書都
重新整理、擦拭與包裝,甚至還用紫外線消毒再上架販售。整潔、明亮,打破二手書店舊有印象。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被喻為「二手書界誠品」的茉莉書店,全台已開了六間門市。周三中午,上架不到十二小時的某周刊,在二手書店就能以半價購得;連鎖書店還在熱賣的新書,二手書店也上架了,價格只有新書的六五折到七折,一本不到三百元。二手書店業者觀察指出,台灣書市新書、舊書的界線日益模糊。
國內最大二手書連鎖書店的茉莉書店,最近還把觸角南伸到高雄,以新書店的模式來經營二手書店。茉莉書店書物總監傅月庵表示,網路書店發達,嗜讀者對有興趣的新書,不需上實體書店,只要上網訂購,過幾天就能取貨。但逛二手書店比一般書店,多了難以取代的「尋寶樂趣」。
茉莉書店堅持只賣舊書,但熱賣的暢銷書、雜誌,近來也愈來愈常見。「新的二手書」價格會因存貨數量多寡有所變動,才出版不久的暢銷排行榜熱門書籍,也在二手書店快速流轉著。傅月庵舉例,前陣子有人用七九折買了作家張大春的新書《大唐李白》,看完立即轉賣給二手書店,即使收購價只有原價的二折,但對讀者來說,等於用五九折買到一本書,「當然很划算」。這類精打細算的人變多了,書本不斷循環,書籍的新舊界限隨之模糊。
過去二手書店給人的感覺是書籍帶點泛黃、擺放凌亂,客群大多是上年紀的老人家,但茉莉店裡的二手書,每一本書都重新整理、擦拭與包裝,甚至還用紫外線消毒再上架販售,客群也相當多元。
「二手書店商機絕非單純的窮人經濟!」傅月庵認為,許多人賣掉舊書,是要讓書有新的循環、流通,也騰出家裡的空間。他建議,家中如有不再翻閱的書,別把它關在書架上,可以捐給慈善團體、賣給舊書店,讓書本有不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