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勞委會昨天公布發生重大職業災害造成勞工死亡之十大危險行業,包括「土木工程業」、「其他礦業及砂石、土石採取業」、「其他營造業」等十個行業,平均每年造成勞工十五人死亡,平均死亡百萬人率為兩百七十,也就是說,每年每百萬勞工中就有兩百七十人死亡,為全產業勞工死亡百萬人率三十二的八倍。勞委會呼籲雇主應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完整的教育訓練及符合標準之必要安全衛生設備,以維護勞工工作安全。
勞委會分析近三年適用《勞工安全衛生法》事業單位發生重大職業災害肇致勞工死亡資料,最高為土木工程業,年平均死亡一百四十三人、死亡百萬人率為四百三十;第二名為其他礦業及砂石、土石採取業,年平均死亡雖僅四人,但因從業勞工人數少,平均死亡百萬人率亦高達三百五十;排名第三的是「其他營造業」,年平均死亡四十六人、死亡百萬人率為三百三十一。第四名至第十名依序為「用水供應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建築工程業」、「廢棄物清除、處理及資源回收業」、「廢(汙)水處理業」、「基本金屬製造業」及「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勞委會表示,在十大高危險行業中,土木工程業、其他營造業、建築工程業分占第一、三、六名,都屬廣義營造業,顯示營造業勞工暴露於高風險作業。
統計顯示,「基本金屬製造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勞工死亡風險為所有產業平均值的六倍及五倍,亦為製造業之六倍及五倍;「廢棄物清除、處理及資源回收業」、「廢(汙)水處理業」,其勞工死亡風險為全產業平均之七倍及六倍。
勞委會指出,分析十大危險行業災害發生原因,以勞工從事屋頂作業、營建物之裝潢、油漆、清潔、修繕及施工架作業時發生墜落災害占最多,其次依序為勞工從事營造作業時發生土石、施工架、營建物、鋼板等之倒塌、崩塌災害等。
為保障勞工作業安全,避免發生職業災害,勞委會呼籲雇主加強及落實各項災害預防設施(墜落、倒塌、崩塌、被撞、捲夾等災害預防設施)。雇主除依法令規定設置安全衛生設施,並透過自動檢查確保這些設施到位外,亦應指派作業主管監督勞工正確使用個人防護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