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人文社科專書獎 王汎森:教師評鑑應提高專書比重

 |2013.11.29
2543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第二屆「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昨天揭曉,共五位學者獲獎。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指出,台灣人文社會科學界「太往自然科學界傾斜」,以致太重視期刊論文而輕忽專書。他認為人文社會科學界的教師評鑑,應提高專書比重。



 王汎森昨天在中研院「第二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頒獎典禮上表示,近一、二十年來,人文社會科學界忽略專書寫作,只重期刊論文,「這兩者都很重要,但過去顯然有所偏廢。」某次國際書展,幾乎拿不出國內專書來參展,給他很大警醒,因此去年開始舉辦專書獎。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往往需要更長時間累積研究成果,才能針對重大議題深入探討」。王汎森表示,目前學校內占重要職位的多是自然科學家,而自然科學界認為論文較重要;教師評鑑中,專書比例因而太輕,許多寫書的人文科學界教授有苦難言。



 為了鼓勵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者出版專書,中研院自去年開始設立此獎項。今年共有六十七件申請,最後選出五位學者,專書主題涵蓋文化史、醫療史、種族史、語言學、法律學,每位可獲獎金六十萬元。



 其中台大外文系教授奇邁可(M i c h a e lK e e v a k)的《成為黃種人:種族思維簡史》,研究亞洲人在歐洲人眼裡如何從白種人變成黃種人,是五名得獎人唯一西方人士。



 其他得獎名單如下: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呂妙芬,得獎作《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尚仁,得獎作《帝國的醫師:萬巴德與英國熱帶醫學的創建》;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永健,得獎作《私有產權與徵收補償:理論架構與實證分析》;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張寧,得獎作《並列結構的句法研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