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洪 蘭
台灣的鄭衍基先生在吉隆坡的中華書展作了一場演講,非常轟動,聽眾湧上前去請他簽書合影,欲罷不能,作為他的同胞,在台下我感到很驕傲,卻不經意聽到有個人酸酸地說「不過是個廚師」。啊!真的有「一簍螃蟹」這回事。有人要替一簍螃蟹加蓋,怕螃蟹爬出來,主人說不必,牠們跑不掉的,每一隻往上爬的螃蟹都有其他螃蟹拽著牠的腿把牠拉下來,因為見不得別人好。沒錯,阿基師不過是個廚師,但是梅蘭芳也不過是個唱戲的,不是嗎?是什麼職業不重要,是什麼樣的人,有著什麼樣的能耐才重要。
有人問阿基師:「你不會英文,怎麼去美國?」阿基師很自傲地說:「他要學我的手藝,他就要講我的語言。」Bravo!人有能力就不必屈就別人,一九九○年代台灣錢淹腳目時,不管你叫什麼名字,各國的商人都來台灣做生意;台灣沒落了,改什麼名字,人家也不上門了,實力最要緊,其他都是空的。即使現在講究包裝,但是沒有實力,包裝再好也只是一陣風,它不可能長久。
阿基師有一本新書叫《逆進—在逆境中前進》,我很喜歡這個書名,逆才會進。人生路上的大石頭很多,端看你怎麼去處理它,《不理性的力量》(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的作者DanAriely在十八歲時,曾因一場意外的爆炸,全身百分之七十被燒傷,在醫院時,又因輸血染到C型肝炎。在當時,無藥可救,只有一種還未通過人體測試的新藥,他便自告奮勇,願作白老鼠,每周三次,自己注射干擾素,要持續一年半,這藥會使身體發燒、頭痛、噁心、嘔吐,二十四小時後才會恢復正常。這種苦沒有人受得了,他的作法是放學後(他那時在念研究所)先去租一部電影,在電視機前擺好嘔吐桶、毛毯,一切都準備好了,便替自己注射,電影的情節轉移了他的注意力,陪伴他度過難熬的藥物反應。他用「正向的長期效果」抵消了「負向的立即效果」,走完全部的療程,也因此擺脫了C型肝炎,現在是有名的教授了。所以人不必怕吃苦,但苦要有代價,當你心中有苦盡甘來的美景時,苦是可以忍受的。
人的喜怒哀樂其實是一個比較來的感覺,逆境常使人逃避,但是很奇怪的是,假如你一生都是順境,你反而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成就,因為成就感不是禮物,別人無法給你,你必須去賺來「earn it」。人生的幸福不是沒有挫折或挫折很少,而是打敗挫折贏得最後的勝利。
我有個朋友他是富三代,到現在六十歲了,人家很羨慕他,他卻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唯一的成就就是守成,他守住了祖產,沒有在他手上敗光。別人覺得他是人在福中不知福,我卻了解他的感覺,因為這個江山不是他打來的,只是繼承來的,雖然錢都是錢,但是驕傲感不同;另一位朋友事業雖然不及那位朋友做得大,卻是自己白手起家的,他得了大腸癌,我們去醫院看他時,他對我們說,他不遺憾要走,因為他赤手空拳,打了個天下出來,他覺不虛此生。
好個「不虛此生」,不管什麼領域,若能做到這個領域最強的人,這一生就值得了,廚師、唱戲的又怎麼樣?只要是人中之傑,都沒有白走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