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屆金馬獎廣邀歷屆影帝后,場面盛大,評審團主席、國際知名導演李安,盡心盡力付出,獲得影界及國人好評,也大大提升金馬獎國際能見度。
可貴的是,李安非但不邀功、不吹捧,反而語重心長給台灣電影一席「真心話」。他說,創作環境自由是台灣電影優勢,但台灣缺乏電影基礎工程、沒辦法累積經驗、格局小、技術差、氣虛了點,難成大氣候。
如果是門外漢或其他國家導演的批評,恐惹來一身腥,遭到愛國民眾圍剿,但出自李安內心的感慨和期許,應可轉換成台灣電影「自我反省」及「檢討改進」的推動力量。
電影公司、導演及主管機關文化部,應深切體會他的用心觀察和殷切盼望,不能只記得光鮮亮麗的排場,忘記提升在背後支撐的基礎養成及軟硬體工程,還有國際化格局。
一味強調本土化,易引起共鳴,卻可能讓台灣走不出去;沒有獨特的遠見,一窩蜂和稀泥,或可短暫滿足,但讓無奈和悲觀侵蝕根本;速成班抄捷徑、不切實際搶短線,或有暴利,卻嚴重毒害電影藝術無價的內涵。因此,「腳踏實地」應是突破困境唯一之路!
曹竹如(台北市/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