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主計總處昨天公布十月失業率為百分之四點二四,與上月持平,與去年同期相較減少零點○九個百分點。不過,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者為十四萬人,雖然與去年同期相較減少百分之零點九一,人數卻連續兩個月成長,顯示「受迫性」失業人數有增加現象。
十月國內就業人數為一千零九十九萬六千萬人,失業總人數為四十八萬七千萬人。今年以來,「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者的人數從二月高峰的十四萬兩千人逐月減少,至八月時為今年最低點的十三萬六千人,但九、十月又分別增加兩千人。
由於失業人數屬於經濟景氣的落後指標,今年以來國內經濟情勢如同對GDP成長率(經濟成長率)的預估一樣,開高走低,不斷下修,不禁令人擔憂是否因景氣不好導致工廠、商家歇業而引發失業潮?
對此,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羅怡玲解釋,各種失業者人數的確會因經濟情勢變動受到影響,今年五月起「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者人數連續三個月減少,但近兩個月又略增加。所幸目前沒有全面性關廠歇業的情況,原則上狀況還算穩定,政府會持續關注。
從歷史數據來看,過去每年十月失業率多為下降,今年卻持平。羅怡玲說明,雖然過去經驗多為下降,但受到整體經濟低速成長與復甦力道持緩影響,像二○一一年與二○一二年也都各有略增零點○二個百分點與零點○一個百分點的狀況,今年則是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