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藥物過敏專家表示,腎功能異常、高齡患若對降尿酸藥物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恐導致腎衰竭或死亡,醫師應謹慎用藥。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昨天舉辦國際嚴重藥物過敏大會,林口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指出,常引起過敏的兩種藥物,一是卡巴氮平所引起的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健保署已給付初次使用抗癲癇藥物的病人,可檢測是否具有造成過敏的基因型,另一是異嘌呤醇,平均每三百名使用者中就有一人出現藥物過敏反應,健保並無給付在使用此藥物前可檢測基因型。
異嘌呤醇是國內常用的降尿酸藥品,常見的商品名如,安樂普利諾錠、欣律、痛酸立克、利痛舒、威寧疼等,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芳元表示,降尿酸的藥品分為兩大類,一是阻斷尿酸組成,異嘌呤醇就是屬於此類,另一類則是加速尿酸排除的藥物。
鐘文宏說,常見異嘌呤醇過敏反應包含皮膚起疹子、水泡,甚至有患者在使用一到兩周後,就出現腎衰竭、敗血症,對一般人而言,藥物過敏很少會危及生命,但高齡、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是高危險族群,對異嘌呤醇過敏死亡率高達一成,提醒民眾服用任何藥物一到兩周後,若出現發燒、皮膚癢、起紅疹、喉嚨痛等症狀應盡速停藥就醫。
鐘文宏說,常見的退燒藥成分乙醯胺酚、異丁苯乙酸,也可能會導致皮膚嚴重發炎反應的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造成全身皮膚潰爛、潰瘍,甚至可能導致死亡,但這類止痛藥引起過敏反應的機率應低於萬分之一,無需太過擔心。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安全評估科科長陳可欣表示,目前對於常引發過敏的降尿酸、抗癲癇藥品,已規定須在仿單上明顯處註明過敏應的症狀,以提醒民眾,近日也有和健保署討論是否應提供初次使用異嘌呤醇的患者進行基因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