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8國佛教遺址 擬製圖冊

人間社記者觀龢綜合外電報導 |2013.11.14
1489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龢綜合外電報導】全世界的佛教徒,大多數集中在東南亞國家,為凸顯佛教從印度到東南亞的傳播,印度與泰國日前倡議,印度國家地圖集暨專題製圖組織(簡稱NATMO)計畫為東南亞八個國家的佛教遺址繪製地圖冊,以促進佛教旅遊業發展、維護區域和平。



 這本地圖冊除了收錄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阿旃陀等二十五至三十處與佛教遺址外,還包括尼泊爾藍毗尼、斯里蘭卡的阿努拉德普勒與波隆納魯沃、泰國大城府、吳哥窟柬埔寨、印尼婆羅浮屠、日本奈良等知名佛教遺址,不僅介紹佛教歷史,也收集當地歷史、住宿、路線等旅遊資訊。



 NATMO副局長B a i s a k h i S a r k a r表示,此次繪製的地圖,主要是透過印度自行開發的地球觀測衛星C a r t o s a t,來蒐集衛星圖像,並加入各國已有的資料數據、圖片,印度與泰國政府也為此簽訂培訓測繪技術的備忘錄,預計二至三年內完成尼泊爾、斯里蘭卡、柬埔寨、印尼和泰國等國家的測繪。



 東南亞亦稱南洋,包括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地區,是連接亞洲和大洋洲,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早在西元一世紀時,此地區就出現幾個古代王國。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東南亞保存了諸多輝煌的歷史文物古蹟,有獨特、豐富的宗教文化和民族民俗旅遊資源。



 佛教傳入東南亞,除西元前三世紀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須那與鬱多羅往金地傳教之說外,據出土的古物、遺址,最早的地區應在今下緬甸的卑謬或泰國中部的佛統。古代東南亞佛教,小乘和大乘相互興廢交替,以南傳上座部勢力較大。



 其中,佛教傳入緬甸,有信史可徵者,約在西元五世紀以後。十一世紀阿奴律陀王建瑞喜宮寶塔,塔內藏有自錫蘭(今斯里蘭卡)迎請的佛牙,自卑謬請入的佛前額、鎖骨,至今香火鼎盛。十八世紀,緬王孟允建立當時世界最大的敏貢佛塔,今仍供奉有清高宗所齎送的佛舍利。全國佛寺約有二萬餘所。



 佛教傳入泰國,最早可溯自阿育王時代,彼時所傳為上座部佛教,接受者是高棉先族而非現代泰族。西元八世紀,大乘佛教自印尼、高棉(今柬埔寨)傳入。十九世紀中,拉瑪四世敕造佛統大塔,至拉瑪六世竣工,高約一百二十公尺,周圍約二百四十公尺,為泰國最大的佛塔。今泰國約有大小佛寺二萬一千多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