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府除夕祭宗祠」中,作者寫道:「人回:北府王爺送了對聯、荷包來了。」
歲末年終,各王府裡的春聯應該都是自家寫的,此間還有人將春聯當作禮物來餽贈親友,已使讀者略遲疑惑。至於說到「送荷包」,恐怕是更令人費解了。
上述引文之後,作者續寫道:「賈珍聽說,忙命賈蓉:『出去款待,只說我不在家!』」為何賈珍對送禮者如此迴避與冷淡?
原來清朝皇宮每到歲末,賞賜王公大臣的主要禮品便是荷包。《嘯亭續錄》曾載:「定制,歲暮時諸王公大臣皆有賜予,御前王大臣皆賜『歲歲平安』荷包一……外廷大臣擇其聖眷優隆者亦賜荷包,皆佩於貂裘衿領間,泥首宮門前以示寵眷。」這風氣一直保持到同治年間,每到歲終,皇帝總預賜蒙古親王大荷包一對,裡面裝著各色玉石八寶;小荷包四對,內含金銀八寶;更小的荷包一個,裝著金銀錢錁。
此外,大臣們歲末進貢皇帝的物品中,荷包也是不可或缺的項目。我們看清代直隸總督的貢物:「三鑲如意一柄,吉綢袍褂二十五套,饒綢袍料五十件,一絲加金大荷包五十對,一絲加金小荷包五十對,桂圓五桶,南棗五桶。」
如此看來,清宮廷及諸王公大臣在過年期間,往來餽贈荷包,彷彿今天的紅包一般,往來頻繁,互相討得富貴吉利的好采頭。
當時的王爺們得到了年終的賞賜,可以分送給諸親好友,一方面有誇耀之意,同時也表示願意共沾聖恩。例如:道光十五年,兩江總督林則徐在臘月十七的日記裡,便記載道他將皇帝御書「福」、「壽」等字,以及御賜鹿肉、狗肉,分贈諸將軍、督統、織造等官員,自己僅保留一部分寄回老家祭祀祖先。
在《紅樓夢》裡,北王府給賈珍送來荷包等物,賈珍故意推說不在家,其背後的原因,可以同一回裡找到答案,因為在此之前,賈珍曾對賈蓉說道:「除咱們這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襲窮官兒家,要不仗著銀子,拿什麼上貢過年?」
賈珍非常清楚當時世襲的官爵,除了榮、寧二府等少數家庭,其餘大多敗落,到過年時期尤其拮据,因此這位送上吉祥卻不值錢小玩意兒的北王府家人,實際上很可能是來打秋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