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野狗在後山生了一窩小狗,在愛狗的幾位朋友簇擁下,我也去領了一隻回家給當時還念幼稚園的二個孩子養。黑茸茸的小小狗兒有點髒,為了安全、衛生起見,我將小小狗送去獸醫院注射疫苗、健康檢查、洗澡、除蝨、美容。等領回家時,這隻小黑狗顯得圓胖,再加上小小狗走路還不是很穩,搖搖晃晃的看起來更是可愛。小孩問我要給小黑狗取什麼名字,我不加思索地說,就叫「圓滿」吧!從此我們就成天很歡喜的圓滿、圓滿的叫來叫去,好不熱鬧!
不到三天,圓滿不知道是走失了?還是太可愛被抱走了?總之,圓滿不見了!我們一家也跟著愁雲慘霧了好一陣子,罣礙著狗不見了,更罣礙著這世間沒有圓滿了。
一晃十五、六個年頭過去,今日,一個朋友來找,並告訴我她和她朋友打算結束二十年的感情。理由之一,是她認為他沒有她當初想像的那麼完美。
我可以理解一定還有其他林林總總、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理由。只是,就在那不好的因緣聚合下,她提出了分手,也順道問問我的看法。我一時也無話,只是勸勸他們彼此是否還有轉圜的餘地。當然,也很沒有成就感的結束了一晚的對話。
剛剛回到家,突然想到「圓滿不見了」的公案。我豁然開朗的體會,原來「圓滿不見了」就是要告訴我們這世間本來就沒有圓滿、沒有完美、沒有無瑕。就如同佛教稱這個世界為「娑婆世界」,意譯就是個「堪忍、能忍」的世界,是個有缺陷、有苦惱、需要忍耐的世界,是星雲大師說過的「天無全功、人無全能、物無全用、心無全善」的有缺憾的世界。既然有缺憾,又能如何圓滿?如何完美?如何無瑕?
《長短經》在〈恩生怨〉這一章中提到:「是知凡怨者,不怨於所疏,必怨於親密。」、「怨也者,親之也;恩也者,怨之所生也。」想想這話,想想人世間,不也真的如此嗎?愈是親密的人,卻愈容易不知不覺的傷害了對方。
印順法師在《妙雲集‧成佛之道》中提到「觀德莫觀失」的理念,讓我們可以重新看待人我之間的親與疏、重新看待應對進退的恩與怨;讓我們重新學習用正思維的方式來看待這個「堪忍、能忍」的有缺憾的世界;讓我們可以學習在缺憾中追求善美、追求可接受的圓滿、可接受的完美、可接受的無瑕。
原來,圓滿並沒有不見!原來,接受不圓滿中的圓滿,才是真圓滿!
真好!我明天一早要告訴我朋友這個觀念,讓她好好重新思考一下。畢竟,都已經在一起二十年了,總還有很多不圓滿中的圓滿、很多不完美中的完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