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學期開始,國內部分私立大專院校醞釀調漲學雜費,校方提出的理由是電價、物價不斷上漲,各校調幅從百分之二點五至百分之三。
持平而言,私校除了是教育單位,也是營利事業,不能不計算盈餘。
若是負債大於收入,再多的理想抱負,恐怕都無法「實踐」,這是必須考慮的。
問題是,調漲金額約一千元至一千四百元,對清寒的家庭,是筆不少的支出,加上前陣子學生宿舍費也調高,對靠打工求學的學生來說,會增加更多負擔,要花更多時間打工。
私校是否非調漲學雜費不可,否則無以辦學,值得關注。據知南部某知名私立大學,明年度將比照國立大學收費,在眾校齊喊漲聲中,反其道而行,表示並非唯有調高收費,學校才能生存下去。
據地下社團「五虎崗社」質疑,有間學校每年盈餘約一點五億元,漲學雜費毫無道理。
校方應事先溝通,提出財報數據,才能讓學生心服。莫怪該校大學生會抗議校方「鴨霸」。
調漲學雜費年年上演,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表示,希望十一月底「調整機制」方案排入立院議程,一○五學年學雜費回歸各校自訂。吾人樂觀其成,就讓市場機制決定,該退場的就退場。
胡天任(嘉義市/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