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位在寶山水庫中央,要祭祖還需橫度九十公尺寬水面。水利署與縣府相關局處乘汽艇會勘。圖/蔡昕穎
張家位在寶山水庫中央,要祭祖還需橫度九十公尺寬水面。水利署與縣府相關局處乘汽艇會勘。圖/蔡昕穎
【本報新竹訊】「希望有條回家的路!」新竹縣寶山水庫一處十多甲土地因水庫徵收後,水淹沒原有田地,形同小島,地主若要到自家土地,僅能划竹筏。新竹縣長邱鏡淳昨天率縣府團隊偕同水利署會勘,評估興建吊橋的可能性。
新竹縣寶山水庫於民國七十三年完工,徵收土地時卻未全面徵收,只徵收到水面上一公尺,導致位於水庫東岸的土地變成水中孤島,原本居住在此的張姓家族被迫搬遷,由於祖墳、老家以及耕作的農地總共十幾甲都還在島上,三十二年來回家只能划自己紮的竹筏,越過九十公尺寬的湖面。
張家長子張清鋒說,因為一水之隔,自己從小生長的家變成回不去的地方,清明祭祖都要划竹筏,一個竹筏卻只能使用二到三的月,每年都要重新紮過三、四個,非常不方便,最近才花錢請人做新的「膠伐」,就是希望能「回家」。
張清鋒七十八歲的母親張范秀蘭也說,三十二年前,土地是相連,僅有一條小溪相隔,走便橋就能回家,但水庫徵收後,水淹沒原有田地,也斷了前往自家的路,老家土地上原本種茶、種菜,現在種竹筍,每次都要「渡河」才能照料農作物,而且很怕竹筏「翻船」,請求公部門重視交通問題,「還給我們一條路。」
邱鏡淳昨天偕同水利署到現場會勘,縣政府提出跨湖橋梁建設計畫,預計花費三千五百萬興建九十公尺長、四公尺半寬的橋梁,希望方便運輸農作物、也能讓外地遊客飽覽水庫風光。不過水利署保育事業組組長王藝峰表示,因為寶山水庫為水質水量保護區,涉及到的法令層面相當廣,還需進行環境評估。張家則希望這座盼了三十年的橋,能在明年順利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