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故事就在現場 召喚我們出發

文╲洪震宇(作家、小旅行推動者) |2013.11.03
1139觀看次
字級

先說一個故事。

我曾經搭機到台東,從機場招計程車趕往池上演講。車上跟這個面容黝黑、大約五十多歲的胡姓司機有一搭沒一搭閒聊,司機問我,何時要回來,他要不要再到池上接我?

我心想,他還要回機場排班,就不麻煩了。胡大哥說,他住在鹿野,離池上很近,可以回家休息等我。「住鹿野?」我念頭一動:「你是客家人嗎?」他說是。

東部的客家人幾乎都是輾轉從西部遷來,我又問:「何時搬來鹿野?」

胡大哥說他父親年輕時從屏東萬丹移民到鹿野,「噢,萬丹啊,這麼遠的地方,為什麼?」我直覺必有精采故事。

胡大哥說,日治時期,父親跟叔叔被日本徵召到高雄港,一開始不知道要做什麼,直到上了船,才知道是要開往南洋打仗。面對不知是生是死的茫然未來,兩人商量一下,立刻決定跳船。他們趁船還沒駛離高雄港太遠,縱身一躍跳入海中,躲過日本兵追擊,游上岸,沿著海岸線往南行。

他們不知道要去何方,又不能回家,就一直沿海而行,餓了就啃地瓜與玉米。他們繞過墾丁之後北上,竟然就這麼走到台東鹿野,發現這裡有山有平原,可以開墾,也能躲藏追查,決定在此落腳。後來聽說花蓮富里有一戶人家在招贅,父親又到富里入贅娶妻,沒想到寄人籬下飽受屈辱,結婚沒幾天,他又悔婚逃回鹿野,在此種鳳梨安身立命。

「從日治時代開始,我們鹿野就窩藏各種逃犯喔,一有風吹草動,就躲在山裡。」胡大哥很得意。

短短不到一小時的車程,我聽到了一個為求生存,不惜跳船、長途跋涉逃命的故事。

這也是台灣的縮影。這樣的故事,甚至許多很會說故事的人,都深藏在島嶼城鄉各個角落裡,只是在高速的現代化列車中,被掩藏與忽略了。

德國思想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說故事的人》中說,最古老的兩種說故事的人,一種是扎根在土地上的農民、另外是四處漂泊的水手或商人,他們都用語言傳承最寶貴的生活與生命經驗。

小小台灣,有各種族群,因為各種原因,從四面八方移民來此,又因為生存的緣故,在島內四處遊走移動。他們像世代傳承的農民,又有漂泊的水手性格,只是這些如珍珠的故事散落在島嶼各角落,隱藏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細細淘洗研磨,才能綻放光采。

《環走島嶼遇見你》,一個二十一歲的女大學生,像班雅明筆下的漫遊者,透過有目的的採集故事,無目的的環島遊走,記錄島嶼上平凡人物的生命經驗,描繪出一個人物,背後就是一個家族、一個地方、一個時代的不凡故事。

瑜萱筆下二十五個台灣小人物的故事,看似散漫,卻少了刻意的機心,從一個年輕女生的角度,將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經過細細挖掘,呈現出精采有趣的多層次面向。

印象最深是她在桃園大溪認識一個復育、販賣台灣犬的中年人,因為長年在部落販售香菇菌種,發現許多忠心耿耿、體型不大的台灣犬,開始二十多年復育台灣犬的生涯。他向各地的原住民耆老請益關於台灣犬的所有知識,眼神、表情、個性、反應、動作,以及細膩的育狗經。

這段故事有如田野調查,爬梳台灣犬的身世與時代故事,像是一個「活的」歷史文物,更有一種哲學意涵,因為台灣犬的定義,到底是外在皮相,還是內在個性?原住民對於這些忠心夥伴,看重的是個性而非外形。而且要野生放養、自由亂跑,才能培養出具備極高觀察力與聰慧腦袋的台灣犬。

透過瑜萱的筆,看到一個個小人物的故事,看到島嶼的堅韌生命,彷彿也看到自己。

班雅明說,真正的漫遊者是集偵探的敏銳、詩人的善感、哲學家的深邃於一身。瑜萱就像一內心澎湃、外表溫馴的家犬,透過這趟環島冒險,變成一頭精悍聰慧,像偵探、詩人又是哲學家的台灣犬。

離開熟悉的城市,才會看到多面向的台灣,故事就在現場,召喚我們出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