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電影--《我的意外爸爸》父子關係的重新習得

文/林妏霜 |2013.11.02
4750觀看次
字級
不斷實驗創新之外,導演是枝裕和在以親情關係為主線的電影,已有獨樹一格的鏡頭語言與敘事策略。圖/傳影互動
不斷實驗創新之外,導演是枝裕和在以親情關係為主線的電影,已有獨樹一格的鏡頭語言與敘事策略。圖/傳影互動
不斷實驗創新之外,導演是枝裕和在以親情關係為主線的電影,已有獨樹一格的鏡頭語言與敘事策略。圖/傳影互動

不斷實驗創新之外,導演是枝裕和在以親情關係為主線的電影,已有獨樹一格的鏡頭語言與敘事策略。

唯以一幕戲以全暗表達角色心境外,自始至終都以明亮光影鋪飾畫面。所有的人物構圖都在恰好的位置,沒有相互掠美,予人一種真誠平實之感。

電影先描繪野野宮一家的親子對談與生活點滴,如同窗洞般,呈現出這個核心家庭,三人各自的角色性格,彼此間的互動情景,初始便讓觀者情感認同:這是一個流漫著幸福的家庭。

其後,因為一通醫院的來電,告知他們養育愛護六年的小孩,與另一家人的孩子錯換,使得原來的幸福感,變質成突來的傷害。相較於母親自責的淚水,直接傳達出的愁緒;父親則看似鎮定,一心想探究過失的原因。得知真相時,脫口而出的話語與獨自決定,也使得夫婦關係隱隱畫出一道裂痕。

然而,由於導演內斂的掌握節奏,就算是家庭即將面對變異或分離的前奏,也不見沉重,令人無法喘息的抑鬱氛圍。沒有過度零碎的結構與繁雜的布局,將最主要視角置放在福山雅治飾演的野野宮良多身上,展現他面對血緣或羈絆的內心衝突與情感變化,也讓他重新思考與學習,如何成為一位真正的父親。

全然相異的生活

電影刻意選取兩種如樣本般的家庭模型:白領階層的建築師野野宮一家,富足嚴謹;與藍領階層的水電工齋木,溫馨活潑,重視親子玩樂的三代六人大家庭。全然相異的生活環境、經濟狀況與教養方式。兩個被交換的孩子,各自依隨著成長的家庭,各有所好與不同性情。

故事情節由兩個家庭的初會面開展。相較於野野宮一家對錯誤的反覆拆視,官司訴訟的主導,以及對維持原樣或換回親生的糾結兩難;由Lily Franky飾演的齋木一家,詼諧逗趣,不拘小節,出場時碎念日常瑣事,對後續賠償看似較為關注,這些對種種問題的應對差異,使野野宮不禁展露些許輕蔑,也是兩家在接觸商議時,形成衝突的星火。

與成人世界的複雜不同,兩個孩子相處融洽,每周一次的交換生活,彼此以破關任務的遊戲般,在初始感到新鮮有趣。隨著時間的經過,也使得兩家漸漸熟識。然而最終,決定換回親生,對原來關係的斷然切除,強迫忘懷不再見面的過程,著實讓人感到心疼。

生命痕跡與回憶

兩個孩子不明所以地被留置在對方家庭中,母親收拾起孩子曾經的痕跡與回憶,將相框或手作品一件一件緩慢取下的動作裡,也看見了對親情的強制清空,是如此艱難而哀傷。

孩子彼此生活的不能適應,對親生孩子的逐漸親近,卻對原來孩子產生愧疚的矛盾。這些內心的演繹,輕巧細膩且不煽情,將難以言喻的掙扎,無法割捨的情感,透過眾演員恰如其分的演出,一一展現。

在野野宮身旁,包含他的原生家庭,父親與繼母,藉由重新組合而成為家人,沒有血緣,卻沒有因此減少家人間的親愛;或像齋木般親近陪伴孩子的父親角色,圍繞著多種的家庭樣貌。他觀察凝視這一切,發覺孩子回報給他的愛,讓他逐漸放下過往,重新扎根現在,再次連結與所愛之人的羈絆。

影像如同人生持續著,不知盡頭。有些留下的事物,比想像中重要而深刻,無法強硬終結便就此結束;有些情感,無從簡化,也無從遮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