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昨天舉行國中活化教學列車系列記者會,邀請新北市竹圍高中國文老師張綺真,分享以人體彩繪進行藝文教學,讓學生了解漢字之美,學生並在現場彩繪。圖/陳柏亨
【本報台北訊】新北市竹圍高中國中部藝術與人文領域老師張綺真,讓學生動手在同學身上、臉部彩繪文字圖案,透過塗寫來認識中國文字,學生覺得課程有趣之外,藝文課也拒絕再被借課,讓教學正常化。
教育部昨天舉行「國中活化教學列車」記者會,邀請張綺真分享她的活化教學方法。張綺真說,藝文領域課常「卡」在古典藝術、流行文化之間,學生對嚴肅的經典藝術不感興趣,有些人對刺青、陣頭等流行文化又有負面觀感,她三年前調整教學方式,從國內外戲劇臉譜、彩繪藝術及青少年次文化著手,透過動手畫來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張綺真說,她在八年級設計「字戀狂想曲」課程,讓學生以自己的姓或名,變形成圖像設計臉譜,再用人體彩繪顏料畫在臉上,學生也用文字圖像畫在陶製樂器,以及收納樂器的胚布束口袋上。張綺真說,學生透過動手玩的過程,學習中國文字的奧妙。
目前就讀中正高中一年級的雷靖稜,念國中時曾上張綺真的才藝課,雷靖稜說,她選自己的姓「雷」來做變化,把字型拉長,變得比較可愛;雷靖稜說,現在念高中課業壓力大,有時寫筆記時,也忍不住動手塗鴉,還邊想字型背後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