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大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廖偉智昨天發表研究表示,胰臟癌病人開刀後該怎麼治療,美國的標準療法是化學治療合併放射治療,歐洲人卻認為放射治療有害,只要化學治療即可,也有一些人主張病人開刀只要觀察即可,台大公衛團隊是「蓋棺論定」:只要化療就夠了。
他結合台大公衛團隊,採用最新的貝氏網路統合分析方法,蒐集全世界八個臨床試驗共三千多名病人的臨床研究資料,證實胰臟癌病人開刀後,接受輔助性化療,比放射治療要佳,前者病人平均可減少死亡率三分之一,但癌細胞侵犯淋巴結的病人,化療延命效果較差。
至於放射治療並不能改善存活率,甚至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反而使得白血球降低,提高感染危險。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全球頂尖的《刺胳針腫瘤學雜誌》。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杜裕康解釋,這種統計可綜合比較個別研究的證據強度,模擬運算,讓不同療法效果一較高下;輔仁大學講座教授林肇堂評論,歐美雙方醫界對治療胰臟癌各執己見,互不低頭,這項研究是以統計學的方法,終結臨床醫療的決策爭議。
台大醫院健康中心主任吳明賢、腫瘤科醫師林育麟等人指出,胰臟癌早期沒症狀,發現時大都是三、四期,病人開刀後的復發率仍有百分之八十,目前「早期治療及診斷胰臟癌是不可能的任務」,病人最後還是走向死亡,甚至可能死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