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廈門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楊曉東(前左二)原本身體畸變超過二百度,經由花蓮慈濟醫院前院長陳英和(前左三)團隊手術成功,昨天院方買蛋糕慶祝他出院。圖/范振和
【本報花蓮訊】來自大陸廈門的楊曉東因罹患嚴重僵直性脊椎炎,身體畸變超過二百度,經廈門市慈善總會與慈濟志工跨海接力來台,由花蓮慈濟醫院名譽院長陳英和引領醫療團隊手術,讓他成功獲得一百四十度的矯正量,已能「抬頭挺胸」,昨天出院,展開新人生。
三十一歲楊曉東十二歲出現脊椎逐漸蜷縮惡況,四處求醫後,病況未見改善,受到同學嘲笑之餘,十九年來蝸居在家不曾與外界接觸。今年一月間,慈濟基金會前往楊曉東家訪視,五月底將他轉介到花蓮慈濟醫院接受醫治。
「如果我兩邊(髖關節)都開刀,就可以平躺床上嗎?」沉默寡言、墨鏡、帽子不離身的楊曉東看到陳英和說出最深沉的一句話,陳英和回應沒問題,帶領醫療隊為他做各項檢查、術前準備、手術治療與術後復健;麻醉部團隊以楊曉東最習慣的睡姿,克服蜷曲肢體造成的麻醉困難。
五月二十八日第一次為楊曉東開刀,到八月十三日手術,長達五個月的治療期。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慈院打開楊曉東蜷曲身形的第一步,完成兩側髖關節置換後,讓楊的膝蓋不再頂住下巴,腿部可愉快伸展,胸腹間的內臟不再受壓迫,器官組織功能得到改善。
「切骨、扳正、打鋼釘」是脊椎切骨矯正手術的三大步驟。接著,醫療團隊從楊曉東的第四腰椎開始,進行切骨矯正手術,再讓楊獲得四十五度的矯正量,終於完成楊曉東十九年來第一次「平躺在床」的心願。
醫療團隊接著為楊曉東進行第二腰椎切骨矯正手術,得到三十度矯正量,最後一次是針對第二、四腰椎進行調整手術,又獲得二十五度的矯正量。歷經五次矯正手術與復健,終讓楊曉東成功獲得一百四十度的矯正量,困難度是世界少見。
昨天上午,楊曉東帶著花蓮慈院醫護團隊、媽媽朱金釵的祝福,在廈門市慈善總會、廈門慈濟志工的陪伴下,啟程返回廈門,他也唱歌感恩醫療團隊與志工群的力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