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夢憶

張俐雯 |2006.12.07
687觀看次
字級

風轉千轉,轉開了小巷裡的家門,淡淡的風,淡淡的菜香,隱隱約約飄了出來。回到家裡,遙遙聽見故鄉寂寞飛濺的聲音,模糊我雙眼。

掀開電鍋蓋,蒸騰熱氣撲面而來,青綠色、乳白色菜包肥胖地躺在陶盤裡,糯米香滿溢在廚房。穿梭過記憶的弄堂,我彷彿看見清冷輕快的雨霧漫掩過大湖溪,大湖村的青春面目也愈來愈條分縷析起來。幼童小小身影,犬齒交錯在山坳之間,大湖市場的斜坡與新竹客運灰白座椅中。酣飽的鄉愁在陶盤中,恍如時光似水,流淌出甘美的汁液。

在家中嚴肅的父親不牽我們的小手,只有回到大湖,棉花糖似的雲朵溶化了他的心,他會牽著我與姊姊弟弟,在街上悠悠行走。樸素的市街,呢喃的客家話,騎樓上晾曬的衫褲,黑漆剝落顯出斑白的腳踏車,山城闃黑烏亮的臉,銘刻堅毅硬挺的質樸個性。於是,中原路轉角舅舅開的五金行,清晨天色尚未全開,舅媽早已七手八腳把鍋蓋瓢盆竹籠鳥籠水管掛得騎樓滿滿,走道也塞了鐵架鋼條陶甕之屬,熱烈非常地展覽豐碩的貨色。早早有客人上門,買個水籠頭順便帶走福菜一罐,售出大水盆書包玻璃紙還裁一段曇花去種,濃重的稀飯菜香裡擺一段醃漬過纏綿捲曲的蘿蔔乾。

鞏進市場,菜包攤上,那艾草的青色與糯米的原色,竟在小小擁擠的市場裡發出光亮。「要怎麼做菜包呢?」仰著頭,問著父親。「妳聽好,」父親說:

「糯米蓬萊米先磨成米漿,」他笑著繼續解釋:「脫水後變成米糰,取其中一部分燙熟再一起揉成圓,分成幾份後,中間捏成凹陷的形狀,放進香噴噴的餡。這個餡會香是因為先炒過,先爆蔥頭、香菇、豬肉、蝦米與蘿蔔絲,灑點鹽加點胡椒粉包進去。要記得,朝上的一面要捏得凸凸的一道,像豬籠的形狀,好像跟我們擠眼睛,然後放在月桃葉上蒸熟就可以了。」

「當然,也可以把煮軟的艾草揉到米糰裡,就變成綠色的菜包了。」菜包的滋味是微微黏牙、微微香、微微硬。

我心裡滿是疑惑:從小在鄉間長大,摸河蜆釣青蛙抓金龜子難不倒我,水田長茭白筍花生埋土裡菱角在水裡,水蜈蚣不是蜈蚣我也全知道,怎麼我會不知道什麼是月桃葉和艾草呢?

「艾草和菖蒲都很香,可以避免蚊蟲叮咬,又可以掛在門口消災祈福。」父親又說:「蓋印章的印泥也是艾草做的,它可以防菌驅蟲,所以有人也叫它神仙草呢。」

「那麼,月桃葉是什麼?」我又問。

「月桃在山野裡長得滿滿都是,紅白相間的花朵,又叫做玉桃。它的大葉子可以用來包粽子,種子做仁丹藥丸,還可以編成草席。妳小時候在大湖溪邊,還常常撿月桃果的外殼拿來做勞作哩。」我記得了,月桃好美,小時同學有幾位名字就叫做月桃玉桃的。

「月桃的花凋零得快,雖然很美,可是沒辦法用來插花。」記得幼時愛美,總愛摘些月桃小金英插滿頭,而那月桃花,總是一晃頭就掉、一下子就枯萎。童年影像,由淺到深地浮現眼前。

客家俗諺說:「一頭槌、二粢、三田粄、四惜圓、五包、六粽、七碗粄、八摸娑、九層糕、十紅桃。」平常家居的日子,突然嘴饞想吃菜包,只好到菜市場買,吃著沒有彈性的糯米皮與灑大多胡椒粉權充味道的內餡,看著菜包工整地放在塑膠紙上,悠悠想起大湖市場賣菜包婦人眼角的笑與月桃葉片滲透的香氣,渾不知飄到哪兒了?是在高級的日本料理店冷盤的配菜嗎?還是成束包裝精美地低溫運到日本躺在冰冷的生魚片上,餵養異鄉人的眼睛?

大湖的芥菜加鹽變成了酸菜、雪裡紅,炎陽炙過變成福菜,冗長的曬乾後成了梅乾菜。梅乾菜拋入油花肥厚的豬肉裡,滲透每一口湯汁微酸襲腦,鑽進了家裡悄無聲息的廚房,下沉到一雙雙過大又磨得開口泛白的鞋子。放學時,用鞋繩捆住鞋,掛在削瘦的肩膀上,折木槿舔舐枝液,一晃一晃跳格子回家。若是餓,在碗櫥的上頭找到紫蘇梅,舀出一枚枚濃稠的梅子,混合滲湧的口水,想像它們曾在枝椏懸掛搖曳,又骨碌碌滾動在瓦盆中,浸潤在透明的玻璃瓶裡,入肚後酸甜津津。

下雨天的家裡,霉長得老高,暗綠得像溝裡的叢叢水草,我們忙著用削平的奶粉罐裝雨水,倒在院裡大甕裡,天晴後可以灌蟋蟀。蝸牛沿著甕邊爬,邊爬邊縮頭,觸角粉紅得像少女的裙擺。拿一根琵琶枝去撩牠,牠會氣得一搖一擺爬過來,身下曳出白色的黏液像在寫著看不懂的字。青春像茸生草皮上的蚱蜢,就這麼一跳而過,一年年就過去了。

離家,到嘉義民雄唸書,山腰裡插著湖泊,風轉千轉,轉開了小巷裡的家門,淡淡的風,淡淡的菜香,隱隱約約飄了出來。回到家裡,遙遙聽見故鄉寂寞飛濺的聲音,模糊我雙眼。

望著著電鍋裡肥白胖綠的菜包,怔怔地想著,究竟是什麼讓家鄉味變得夢迴百轉、耐人尋味?隔著山嶺大河的故鄉啊,就讓口角間的一粒米回到稻殼之中,讓它去習慣穀殼裡的闃黑,將它已被蹭黑的肌膚再度復白吧;也讓羽狀缺刻的艾草回到田野溪邊,讓它蟄伏在尺高的牆下,抖擻在山城的青苔石階前吧。

多年過去,現在行走大湖,竟要從車水馬龍的縱貫公路中才能辨識青串樹叢;從分開交錯的遊客衣裾裡才能呼吸草莓的微香;從呼嘯而過的車河裡遙想溫泉的氤氳。以前,鄉土的芬芳調伏了歸人的心靈與身體,現在,遊子們反倒要張開雙臂,保護著滋長肉體的源泉、生命的原鄉;我的內心深處,參差錯落著驕傲、傷感、緬懷……種種滋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