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接連爆發黑心業者在食用油中摻雜棉籽油販售,台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醫師潘建志醫師在部落格發文指出,台灣不但近兩年進口棉籽油數量暴增,光去年就進口高達五千多公噸的「棉籽油渣餅」,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自行提煉棉籽油。
潘建志痛批,光從網路公開數據,就可以查到台灣這兩年棉籽油與棉籽油渣餅大量進口的怪現象,也可以戳破廠商說都拿去外銷的謊言。他呼籲,台灣過去未曾設立棉酚的標準值,法令就應盡速修訂與時俱進。
他強調,政府官員推說檢驗不出國內油品是否摻有棉籽油,就更應從上游進出口主動稽查,找出明明國內不需要、廠商卻突然大量進口的原料。棉籽油渣餅從大陸進口,售價比澳洲來的棉籽油更低,就算進口油裡頭未含棉酚,但含有棉酚的棉籽油渣餅是由國內廠商自行提煉,過程中極有可能出現殘留。
潘建志表示,棉花正常情況下只會拿來做衣服,不會進到人體內,一向不會有人關心棉花含多少農藥、有沒有基因改造。過去有人會使用棉籽油,但主要是拿來當做縫紉機的潤滑油,現在黑心廠商卻把棉籽油混成食用油,從中謀取暴利,台灣竟找不到任何相關法規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