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士陳定信研發C型肝炎合併療法,讓全球三億C肝炎患者治免於肝癌威脅,他退而不休,最近出版自傳《堅定信念》,重大成就的背後隱藏啟發人心的故事。
陳定信生長在鶯歌鄉下,小時候常跟父親去寫生,父親作畫他無聊,找小徑上的花草昆蟲觀察,對生命產生興趣,陳定信說,這對長大研究醫學、科學,非常重要。
小學六年級,陳定信罹患A型急性肝炎。醫學院四年級,父親罹患肝細胞癌驟逝。兩度與肝炎病魔交手,他立下誓言,不再讓肝炎導致「家破人亡」的悲劇重演,而走上肝病研究之路。
三十歲那年,他用釣魚箱背著肝癌及肝炎檢體遠赴美、日,揭開慢性肝炎、肝硬化演變到肝癌的致病機轉。四十年後,台灣B型肝炎帶原率從百分之十六,降至百分之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也從十大死因第六名降到第九名。
他鑽研肝病半世紀,不曾留過學,卻打破紀錄在三十九歲通過內科臨床教授升等,四十九歲成為中研院院士,六十二歲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是台灣醫界第一人。
有人認為外國船堅炮利、科學先進,才能造就許多人才。陳定信戲稱自己是「陳吉軻德」,他不只是台灣醫療經驗的傳承與典範,更為「堅定信念就能成功」作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