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介紹唐朝人的主食之一的「餅」,接著介紹「飯」。
飯在唐朝人主食中的地位,雖略遜於餅,但仍是不可或缺的主力。甚至在有些地區,比餅更受青睞。飯是將穀物煮熟而做成的食品。唐朝人食用的飯多種多樣,主要有稻米飯、粟米飯、黍米飯等。
稻米飯食用的範圍最廣,尤其在長江以南產稻地區,它一直是最重要的主食。稻米飯配以相應的菜餚,既是人們喜愛的美食,也是詩人尋覓的美好意境。如「香稻熟來秋菜嫩,伴僧餐了聽雲和」(陸龜蒙);「看炊紅米煮白魚,夜間雞鳴店家宿」(王建);「早炊香稻待鱸,南諸未明尋釣翁」(許渾)。
詩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從詩人的詩中,足以看出稻米飯在唐人飲食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粟米飯即小米飯,它的食用範圍主要在北方地區,尤其是農村。日本僧人圓仁在《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寫到在山東登州的見聞:「山村縣人,餐物粗硬,愛吃鹽茶粟飯。」說明那裡的農民是以粟米飯為主食。而有些官員招待客人,也用粟米飯。如《朝野僉載》上就記載說:「汴州刺史王志愔飲食精細,對賓下脫粟飯(即粟米飯)。」
當時一些小飯店出售的飯食,也多為粟米飯。如唐朝人康駢在《劇談錄》中就寫道:「道中小店始開,以脫粟為餐而賣。」從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粟米飯在唐代的普及率也很高。
黍米飯是用大黃米(即黍米,有黏性)煮的飯。唐代黍的種植量很大,所以黍米飯也是不少地方的主食。一些詩人在詩中都寫到黍米飯,如「廚香吹黍調和酒,窗暖安弦拂拭琴」(白居易);「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貫休)。
唐朝人的主食中,還有胡麻飯、烏米飯以及添加各種配料的什錦飯等。這些豐富的主食,各有特點,各具風味。它真實地反映了唐朝飲食文化的興旺發達,也側面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