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南投縣竹山鎮某家書店,一名貧童偷文具被抓,老闆沒責怪,鼓勵他認真向學,男童長大後成了留歐博士。
多年後子承父業,遇到類似情形,同樣秉持寬恕精神,至今每年都收到附現金的「懺悔信」。
我曾經營書局,看到這則報導,心有戚戚焉;這對父子以情化人,慈悲胸懷的行為,在現今社會確屬很難得。
我的書局在鄉下,光顧者多是街坊鄰居,我以尊重他人的觀念,相信眾生性善。
書店不裝監視器和閉路電視,不以懷疑的眼光看待,開放式的購物環境,塑造「良心商店」。
每每會碰到偷竊的「雅賊」,文具、漫畫、玩具和現金,都被順手牽羊。以孩童居多,絕大多數並非家貧,而是貪小便宜,不想花零用錢購買,盜竊獲得。
我逮到一位家境富有的高中生,為了不想讓她留下汙點,私下請家長過來,她家人深感羞愧,當場訓斥女兒,答應賠償貨品損失,並感謝我沒有報警,影響她的一生。
遇到家貧者偷竊,體諒他年少無知,我會請他將竊物留下,贈送一些基本文具,告誡他們不可再犯,只要肯懺悔,知慚愧,無須寫「悔過書」,我會原諒。
小書局經營不易,碰到家貧如洗的孩童,我認為在營運許可的情況下,不妨行「無相布施」。
給人留下一條後路,或許可改變一生,功德無量。
黃權人(南投縣/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