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光彩霞,在充滿古意的屋簷上方天空,畫抹著橘光暖調,把古厝、老牆的剪影,映襯得特別明晰。白日的燥熱之氣慢慢褪去,夜的輕紗緩緩向小鎮街巷籠罩下來,寧靜的氛圍漸漸升起。我們在總兵署的大榕樹下等待文史工作者導覽,決定以散步穿行街巷來更認識這街市的文化和歷史。
不一會兒樹下雀鳥的啁啾止歇,總兵署裡紅燈籠的燈火亮起,完全不同於白日的純樸,而是罩上溫暖又神祕的氣氛。這座總兵署設立於康熙十九年(西元一六八○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清朝會在這裡設總兵署原因之一是福建沿海有許多明朝鄭成功的勢力,二是金門城常有倭寇侵擾,設立總兵署就是當年的衙門。此三百餘年間,這裡都是金門最高行政中心的所在。
現在的建築裡,擺設不少蠟像、兵器官服文物、文史資料等,讓人走逛間能感受當年衙門陳設的樣貌和金門的開發歷史。其中有一區放了很多文化局出版的書籍,是我最喜歡的角落。隨手拿起幾本書籍翻看,都好喜歡。
離開了總兵署,我們繼續在附近的街巷走逛。行經將軍第,這裡是清朝末年武顯將軍盧金成的府第,外頭磚瓦鋪拼的形式和窗櫺的樣式好吸引人。我也喜歡燈籠和門聯的形式,是金門特有的形式吧,許多老宅都可看到白底紅粗字體的大燈籠,很有味道。
走過陳氏宗祠,看到宗祠前莊嚴典麗的牌樓,宗祠的紅色門扉和欄柵也呈現一種規律中略帶華麗的典雅。走過城隍廟,這廟宇雖比我想像中的還小,卻有凜然的正氣,處處顯影一座香火鼎盛的古廟。
最後來到浯江書院,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所在。跟總兵署一樣,燈火冉亮的氛圍,把這裡的靜與美顯影得特別有氣氛。我喜歡看扁額牌坊裡的文句,許多是以前讀過但現在看來特別有所感悟領會。像是「循理保家、讀書起家、和順齊家、勤儉治家」,「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許多至理名言,都是經過年歲的增長才能更深體會。
喜歡書院裡擺放桌椅上課的空間,看著朱熹的畫像,想像古早年代前人們在這裡學習,老師在此地說書傳道,就覺得其美好。
書院的後方還有朱子祠,祭祀朱熹、紀念朱熹。書院外牆上的石板上也崁寫了許多詩文佳句,行走觀覽間,念起一句句的詩文,心裡沉澱著柔韻,在夜涼的暑夏晚風中,這感受真是美好而難忘,也成了心間記憶的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