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秋末,書桌前琳瑯滿目的參考書,充塞在思想逐漸滿溢的腦中,載浮載沉。猛然想起,除了應付升學考試書籍外,日復一日皆是如此。不知何時,對書架上的散文、小說已失去了敏銳,一種熟悉卻又陌生的感覺打自心底出走。
努力想再次攫起、牢抓著那與書相處的點滴酘酘一種心靈漂泊後,深情依偎的歸屬感,溫柔而沉穩。好驅走那種久踞不去的落寞,將閱讀的渴望喚醒。倘若我手中能有一本書,真正能陪伴、引領我穿越這世界,看遍人間百態,而在跋涉長途後成為休憩的處所,我願就此旅行在未曾謀面的一點,漫步於時空間綰中,慢慢體悟、碰觸未知且新奇的一切。
帶著一本城市文學,見證一座城市生命的處處起伏、自個體感官而起、建築藝術文化、居民生活情態等等,構築了空間多維的變幻多端,在腦中反覆解構,讚嘆人類構思鮮明靈活的創作;沿著絲絲軌跡,細查歷史數載以來刻化的遺跡,文化想像的無際涯、群體意志激起的絢爛丰華。時、空、人、事、物,經由書本揉合而成文化思想的片片篇章,而旅者則謳歌其中。
捧一本《文化苦旅》,自柳侯祠中的羅池砌石以至駝鈴四起的敦煌;從失意騷人的傲氣猶存轉而為拈花微笑的生趣禪機,我已踏上一條文化絲路,是苦是樂,我仍在陽關雪中細想五千年的路程,如夢似幻。行至北京,一派雍容華貴卻富有傳統中國閒雅的鄉土風情,在這古老與西化新潮激盪下的古都,滌盡皇宮貴族的鉛華,呷一口熱茶,翹著腿恬然聽燃燈大鼓,一本老舍在縷縷青煙下愈貼近人心。紙窗外,燈影昏黃,細雨斜掛,人力車車輪飛快,可那壯健的體魄與靈魂又承受多少負擔。
風沙迷人眼茫,恍惚中,我看見了歌舞昇平的老台北。又逢台北人,在紙醉金迷後,剛自遠方歸來的一群客人隨樂起舞,金大班仍殷勤地招呼著。最後一夜,人卻是不止息的城市遊魂。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