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與地方通力合作下,台北翡翠水庫將為食蛇龜設立亞洲第一個保護區。
已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公約保護的食蛇龜,在翡翠水庫集水區內有全世界最穩定的野生族群。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昨天通過「翡翠水庫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畫定審查。此案歷經近兩年的團隊努力,終於可望在近期成立亞洲第一個食蛇龜保護區,除了提升台灣的保育形象,也為我國野生動物保育史增添一則佳話。
翡翠水庫管理局局長劉銘龍難掩興奮表示,這是中央與地方機關合作保育的最佳範例,同時也感謝野生動物諮詢委員會諸位委員的支持,成就這一樁保育盛事。同時,食蛇龜保護區畫定的另外一層意義,在於證明水庫管理機關除了維護水源的穩定與潔淨外,也可以為集水區的生態保育盡一分心力。
「翡翠水庫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將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第十條第三項由中央主管機關直接公告畫定,自翡管局於今年二月正式提出建議以來,期間林務局與農委會特生中心、新北市政府與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等相關機關大力支持與積極投入,中央與地方機關間通力合作,畫下國內野生動物保育的新里程碑。
劉銘龍透露,在此案推動期間,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龜類專家小組主席Peter Paul van Dijk分別在今年六月三十日及七月一日二度進入翡翠水庫觀察此一野生族群,顯見亞洲龜類保育受國際重視之程度,之後並聯名致函,高度肯定翡管局推動保護區畫設的積極作為。
保護區畫定之後還有許多管理工作需要立刻進行,包括保護區內資源調查、外來種防治、環境監測及相關解說告示牌誌之設置等。劉銘龍表示,翡管局將與林務局羅東林管處攜手管理面積廣達一千二百九十五公頃的保護區。同時,為加強區內保育龜類及共域野生動物之保護,也歡迎新北市政府與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共同參與執行保護區相關工作。
「翡翠水庫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範圍,中央有原後坑子溪河谷之淹沒區與後坑子溪為界,東側為核心區,西側為緩衝區。核心區西側以沿水庫淹沒區為界,北側由乾溝南側、冷水坑西側沿稜線至東南側至芋園尖山(或稱石硿子山),南側則以後坑子溪為界,範圍包括部分林班地、乾溝山、湳子坑至冷水坑一帶。而西側之緩衝區包括部分後坑子溪與其支流,南至半天寮、客人寮一帶,西側以火燒樟山及南子口山之稜線為界,最北側至九紀山一帶局部隔離之獨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