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未遲/《匕首集》(散文)/
聯合報社(一九五五年六月初版)
圖/應鳳凰
光看書名、出版者,便猜得出是一本副刊「方塊專欄」的結集。戰後台灣文壇同類雜文集多得難以計數──長期寫專欄名家如柏楊、彭歌、何凡等,各家「雜文出版量」隨便都是兩位數的,這行競爭之激烈可以想像。
然而,這本《匕首集》還是有它「好看」之處:其一,它出版於一九五五年,此時報紙雜文都談些什麼主題?折射出怎樣的社會面貌?讓人好奇。國民黨「戒嚴令」高高罩在頭頂的年代,「匕首」如何耍得開,不!是甩得開尖銳敏感話題,獨門功夫在在誘發讀者探看的興趣。
其二,作者竟然請動「雜文高手」梁實秋為本書寫序。「高人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其序極短,名符其實一把匕首,言道:「寫這種文字,是很不容易的……文筆必須相當潑辣,如果不是刻毒。用意必須深遠,方能耐人尋味。而且宅心必須忠厚,非徒逞一時之快」。天啊,作者如果是先看序後執筆,保管一個字都寫不出來吧。其三,廖未林的裝幀設計一級棒。他用俐落大氣「黑白對比」分割四方塊,將不同造型四支匕首擺設於黃金位置,遂有一股文雅銳利之氣如刀筆,凝聚於畫面久久不散。於封面一行,廖未林當年也是「畫遍天下無敵手」的,此書即是證明。
應未遲(一九二一~二○○一)並沒有像前述那些名家寫許多專欄,雖然他道地是個媒體人──早在一九四二年進入「中央通訊社貴陽分社」任記者,來台後歷任《自立晚報》副總主筆、《大華晚報》主筆、中廣公司編審等職,一九八七年退休。
還記得八十年代──彼時我也在報社工作──每逢集會場合巧遇,他一定高呼:來來,我們本家,要合照一張。實際上「應未遲」非其本名,湖南人的他,「袁睽九」是本名,兩個名字都挺有意思。《匕首集》是他來台第一本書。從塵封書箱找出此書,才發現早在一九九三年他已題了字──題字時間一恍二十年,加上他認定「至為難得」的四十年,正是低頭不敢屈指計算,感嘆流年暗中偷換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