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新聞】捏陶 穿樹皮 啃老芋仔大坌坑打造摩登生活

撰文/曹銘宗 |2013.10.14
1778觀看次
字級

【六千五百年前至四千年前/台北八里報導】台灣北部淡水河入海口南側的一個部落(今新北市八里區大坌坑遺址),不但研發燒製陶器的技術,還擅長磨製石器,打造樹皮布,種植芋頭也很成功,已成為改善生活品質的「示範社區」。

本社記者實地採訪時,也看到其他部落的人前來參觀,還說下次要拿魚、肉來這裡交換陶壺、樹皮布等哩!

這裡燒製的陶壺、陶罐,可以用來裝水和食物等,口徑約十五公分,大都是褐色、暗紅色,最大的特色是頸部以下飾滿粗繩紋。

他們也改進了過去粗糙的石器,把石頭磨製成刀、斧、箭頭、棒子、錛子(用來削平木頭)、網墜(綁在魚網四周讓魚網下沉)等生活工具,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他們剝下樹皮,先把樹皮浸水後,再用石棒拍打,把樹皮纖維打成樹皮布做成衣服,穿起來比獸皮衣輕而涼爽。

他們除了採集野果、野菜之外,也開始種植芋頭、薯類等根莖類作物。目前芋頭生長狀況良好,有一家主人烤了新鮮的芋頭請參觀的民眾吃,大家都說好吃。

新石器時代是石器時代最後階段,人類懂得磨製石器,並燒製陶器、紡織衣服,也開始發展農業、畜牧,由於食物來源穩定、生活品質獲得改善,才能走向文明。

編按:

根據考古學家研究,「大坌坑文化」(又稱「繩紋陶文化」)是台灣新石器時代最早的文化,分布全島各地,並且可能就是台灣原住民族(南島語族)的祖型文化。

另有考古學家認為,「大坌坑文化」並非從舊石器時代晚期「長濱文化」、「網形文化」演變而來,由於在台灣海峽對岸福建、廣東沿海地區也有相同的史前文化,因此可能是從華南渡海來台灣發展的。

(貓頭鷹出版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