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風,就好像人的呼吸一樣,吸入有用的氧而排掉用不著的二氧化碳。通風良好的住家,也能不斷的自?外吸進新鮮空氣,而降低屋子內污染物的濃度。
一個健康的室內環境,每人每小時至少要有三十立方公尺的新鮮空氣。新鮮空氣最好是由「自然通風」而來,空氣能自然對流,使住宅成為「會呼吸的房子」。如果「自然通風」的條件不足,也還是要用「機械通風」的方式,來保持室內的空氣品質。
自然通風可分為「風力驅動」和「熱壓作用」兩種類,原理都是由於自然形成的「氣壓差」所引起。「低氣壓」會自然朝「高氣壓」的方向流動,而形成氣流。自然通風的設計,屋子和所有的房間,要至少各有一個進氣和出氣口。進風口設置在較低的位置,出風口則在進風口對面側較高的位置,如果兩個位置呈對角線,對流的區域最大。
在空氣流通的路徑上,要儘量減少阻礙,做隔間或放家具皆宜,風口可以是門、窗或氣孔。以整間房子來看,通常最前端的進風口會在客廳及臥室,出風口多在迎風面末端-廚房、浴室等溼氣較重的地方。若廚房是進風口,則油煙易往室內跑,這時可加裝抽風扇,讓進風口逆轉成出風口。
屋子和房間的高度,也會影響氣流的通過,從地板到天花板,至少要有三公尺的高度。很多人以為,只要人在家裡,打開窗戶或空氣調節機就好,其實最好是二十四小時全天開動。因為換氣時間長,才能換得徹底,新鮮空氣才進得來。
冬天快來了,有些人怕冷,以為冬天開窗容易感冒,其實不然。感冒來自空氣夾帶有病毒,導致抵抗力弱,不開窗,反而讓病毒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