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蜜蜂病毒就像感冒,平時潛伏在身上,一旦氣候不穩、季節變化、抵抗力較弱就發病,秋冬正是蜜蜂病毒的好發季節。農委會苗栗農改場研究發現,台灣蜜蜂病毒總潛伏率高達五成以上,幾乎兩隻蜜蜂就有一隻染病帶原,發病的蜜蜂翅膀畸形、飛不起來,還會大量死亡,影響隔年採蜜的能量,且因蜜蜂是植物授粉的重要媒介,會造成農作物產量減少、品質更差,影響植物生態。
苗栗農改場蠶蜂課課長盧美君說,根據國外研究,人類餐桌上八成的食物都需要靠蜜蜂授粉;根據台灣的農業年報,需要蜜蜂授粉才能生產的作物產值超過五百億台幣,作物經由蜜蜂授粉可以增產二至三成,果形和品質也會比較好,促進農作物的品質;若蜜蜂大量死亡,農糧作物的生產會出現危機,也會破壞野生植物生態,值得有關單位重視。
盧美君說,近年美國蜜蜂大量「迷航」消失,引發全世界科學家關注研究,專家猜測和氣候變遷、地球磁場改變有關,也有人說是因為蜜蜂病毒或微粒子真菌性病毒、甚至有科學家懷疑與大量的基改作物和農藥使用有關。
台灣地小人稠,加上氣候變遷不穩定,對蜜蜂生存威脅大,養蜂協會理事長吳朝生表示,今年因氣候不佳,讓龍眼、荔枝提早開花,蜜卻不多;蜜蜂春天努力採蜜,飛得又遠又久、晚上不休息,容易凍死也會迷航,蜜蜂「過勞死」蜂蜜產量大減,價格年年以一至二成的速度向上攀升。
蜂蜜價格上揚,也造成假蜜充斥,農政單位近年推行「國產蜂蜜標章」,這些經過認證的蜂蜜,都通過藥物、抗生素殘留檢驗,是消費者選擇時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