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如往常地起了個大早,但不是去學校,也不是出遊,而是協助永和耕莘醫院做社區居民健康檢查。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這類型的義工活動,帶著既期待又緊張的心情來到指定地點報到。我被分配到的工作是在「口篩關」,協助醫生和護理師完成檢查口腔的工作。在此次服務的過程中,我不只是單純地付出了勞力,也學習到不少知識,獲益良多。
過去,我對於「護士和護理師」百思不得其解,護士等於護理師嗎?還是不一樣?不同之處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這次終於獲得解答。在工作之餘,我向醫生請教這個問題,才恍然大悟。原來,護士多從「護理職業學校」而來;護理師則必須是大專或研究所畢業的碩博士,專業知能較高,薪水也較為豐厚。而今,台灣的「護理職業學校」已全數關閉,因此,大多數的護理人員是護理師,而非護士,稱呼他們為護理師,也是對醫療從業人員的尊重和肯定。
近年來,新聞不斷在報導「護理人員荒」、「護理人員過勞」等議題,經過一個上午的觀察,我已能略知一二,果然如報導所言,問題甚為嚴重。我們口篩關分配到一個護理師,她除了一開始教導我們標準作業流程,其餘時間幾乎都不在位子上,而是東奔西跑,一下支援子宮頸抹片區,一下協助抽血區,一下又得引導居民,忙得不可開交。光是一個社區的健檢都如此忙碌了,更別說平時要面對龐大病患的需求了,對他們的體力和精神都是沉重的負荷。
我好奇地問護理師,每年不是都有護專畢業的學生,護理師應該是源源不絕地產生,為什麼還會找不到人手呢?她告訴我,現在當護理師的人不多了,很多學生只想拿個文憑畢業,根本不想從事操勞的醫護工作,所以人力才會吃緊。我實地與他們一同工作,才體會他們是如此的辛勞,除此,還有更多看不見的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付出才知道辛勞,我們所做的服義工務或許微不足道,但我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多少為護理人員分擔一些,同時,我也要向這群每天與生命奮戰的偉大白衣天使,獻上由衷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