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當你在捷運上看見行動不便老人走進車廂,卻無人願意起身讓座時,你會怎麼做?為了解大學生是否具備公民素養,台灣師範大學昨天宣布首創全國第一套「大學生基本素養評量測驗」,透過模擬各種情境的題型,讓學生上網作答,從回答中檢測大學生是否具溝通合作、解決問題等素養能力,藉此幫助老師了解學生通識教育學習成效。
不少長輩常批評年輕學子學位愈讀愈高,卻不懂做人處世道理、欠缺同理心,讓人搖頭。為此,台師大花了兩年時間研發、設計結合認知能力與情意態度的「大學生基本素養評量測驗」,藉動畫、影片、照片等多媒體內容來呈現虛擬情境的題組設計,測驗大學生遇到問題時會如何反應,以及能否運用基本素養來解決問題。
主導評量計畫的台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陳柏熹表示,此評量主要是參考二十一世紀技能評估與教育行動計畫、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調查等國際研究、以及通識教育目標,來發展出具備「溝通合作、美感素養、科學思辨、資訊素養、終身學習、創新領導、問題解決、公民社會、生涯發展」等九大基本素養的測驗。
從台師大學生受測結果來看,陳柏熹說,大三、大四學生在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資訊素養等面向的表現比大一、大二來得好,而其他素養也較為正向積極。他指出,無論未來要從事哪種行業,大學生都應在學會「做事」前,先學習如何「做人」,陳柏熹指出,這九大素養是發展全人教育的重要指標,也是每所大學應賦予學生的教育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