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修口修佛心

慈容 |2013.10.06
2560觀看次
字級
「佛門以灑掃為第一執事,自沙彌至老納,無不早起勤作也。香林有塔,掃而洗,洗而又掃。舍利放大光明,不在塔中,而在手中矣。」 圖/人間社提供
「佛門以灑掃為第一執事,自沙彌至老納,無不早起勤作也。香林有塔,掃而洗,洗而又掃。舍利放大光明,不在塔中,而在手中矣。」 圖/人間社提供
「佛門以灑掃為第一執事,自沙彌至老納,無不早起勤作也。香林有塔,掃而洗,洗而又掃。舍利放大光明,不在塔中,而在手中矣。」 圖/人間社提供

「佛門以灑掃為第一執事,自沙彌至老納,無不早起勤作也。香林有塔,掃而洗,洗而又掃。舍利放大光明,不在塔中,而在手中矣。」哇!手放光耶!為何會放光?此人乃神人異士?菩薩化現?還是……

此文載刻於佛光山大雄寶殿後方的名家百人碑牆上,其傳達的非靈異之事,訴說的是數百年來佛教叢林平凡卻真實的修行生活。

「修行」一詞,跨越漫長二千五百年的歷史,甚至更為久遠。教主釋迦牟尼佛年少時,為解除心中疑惑、尋求生命真理,夜逃離皇宮剃髮修道,苦行林六年淬鍊身心,夜睹明星,證悟緣起中道真理。

在修行過程中,曾調整自身修行方式,遠離苦行趨向中道生活;在弘法的過程中,教導弟子修行如調琴,鬆緊要適中、幫老病弟子縫衣、為父擔棺、開示玉耶女居家之道,種種因緣,以身示教後代佛子們。

現代的人們,舉凡求學、工作、甚至生病就醫……生活種種,凡事以成效為標竿,冀求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好的功效,講究效率、即時為要。連修行一事,也有人講究速成,要馬上開悟成佛。

現代人的修行,蒙資訊科技之賜,各宗教各派別各獨崇己優,所修法門更是不計其數,但回歸佛教的修行之道,修行有何好處?

星雲大師曾說:「修行,可以令眾生從煩惱的此岸,走向覺悟的彼岸;修行,可以令眾生從黑暗的陰谷,走向光明的大道;修行,可以令眾生從汙穢的世界,走向清淨的佛國;修行,可以令眾生從迷執的凡愚,走向解脫的聖道。」但如何修行?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世間萬事,就像桌子損壞了,需組裝修補;花草荒蕪了,可以灌溉修剪,人不滿意長相,也可以靠化妝來美容。

人遇到身心困頓時該如何?用物質來麻痺自己;買東西、吃香喝辣、假裝很忙;還是誠實以對、認識自己、找出問題,改變自己。

「苦」是人生的過程,知苦、受苦、忍苦,更要懂得除苦。苦也可以成為我們的逆增上緣,增長生命厚度,將之轉換成力量。唯有依靠佛法,從身口意開始改變,心境及外在環境也隨之改善。

《佛光菜根譚》裡,有這麼一段話:「真正的修行,是自我健全、犧牲奉獻、服務社會。作家筆下有德,就是修行;農夫鋤下留情,也是修行;教師口中存善,就是修行;政客心懷眾生,即是修行。教室裡,有慧解的修行;勞動中,有植福的修行;處世上,有做人的修行;心靈內,有道德的修行。」由此可知,修行非高高在上,更非特殊宗教人士才享有資格,而是人人皆可行之事,更是人人可享有之權利!

修行,能除煩惱,讓世界更美好,何樂而不為?

我們在世間上做人,總想要做一個成功的人,總希望事業順利、課業進步、人際關係和諧、家庭幸福美滿,最好做什麼都能有所成就、活得自在。

透過修行,在真參實學中,顯發自性的光芒;在志行堅固中,流露悲願的力量,心無罣礙,方成解脫。

常云:「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別人度我們只是一個因緣,真正能度我們的是自己。讓我們學習《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學善知識——聞思修入三摩地、覺苑常開智慧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